大鹅儿肠
《*辞典》:大鹅儿肠
拼音注音
Dà é ér Chánɡ
别名
黑牵牛、寸金草、老鹳精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大种鹅儿肠、通经草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
来源
为石竹科植物大繁缕的全草或根。夏、秋采收.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粗长,圆柱形。茎直立,高约1米,质软弱,被短毛,具明显的节,节部稍膨大。单叶对生;披针形,大者长达10厘米,先端尖锐,全缘,基部抱茎,表面绿色,背面淡绿色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梗纤弱,带紫色,有细毛;花小,白色;萼片5,绿色;花瓣5,先端2深裂,裂片长圆形;雄蕊10;雌蕊1,子房上位,花柱3,细长。蒴果,长圆球形.花期7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或草地。分布陕西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辛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理气,化湿,活血,止皿,消积,解毒。治胃痛,黄疸,大便下血,月经不调,小儿积食,疔疮。
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行血理气,通经解毒,化湿热积滞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5钱(鲜者1~2两)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调敷或捣敷。
复方
①治胃胀痛:大种鹅儿肠根末五分至一钱,米汤吞服。
②治黄疸:鲜大种鹅儿肠全草一至二两。煨水吃。
③治大肠下血,便后流血如注:大种鹅儿肠二钱,青藤香二钱。炖猪肉半斤,汤肉并服。
④治周身酸痛,妇女小腹胀痛:大种鹅儿肠根末五分至一钱。用酒吞服。
⑤治小儿积食,消化不良:大种鹅儿肠一钱,鸡内金一钱。研细末混合,开水吞服。
⑥治疔疮:鲜大种鹅儿肠根捣烂敷之;干者为末,调水敷亦可。
⑦治鹤膝风,膝关节肿痛:大种鹅儿肠五钱;红牛膝五钱,红活麻根五钱,大风藤五钱。细切,加烧酒半斤浸泡,每次一至二两,常服用。(选方出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山蚂蟥
- 小口小金发藓
- 榧螺
- 烂泥蒿
- 柳叶菜根
- 牡丹皮
- 裸柱菊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萝芙木茎叶
- 兴木蒂那布
- 红铧头草
- 青皮
- 毛女贞
- 小蓝花地丁
- 茄叶一枝蒿
- 柘木白皮
- 鸊鷉
- 天韭
- 西瓜皮
- 石蚕
- 下冈哇
- 短腺小米草
- 艳山姜
- 盐麸根白皮
- 石栗
- 四季春
- 大黄蜂子
- 斜叶榕
- 榆白皮
- 大肺经草
- 响铃草
- 草金杉
- 细芦子藤
- 两色瓦韦
- 山乌珠
- 山葛薯
- 毛稔根
- 吴萸叶五加
- 篱栏网
- 丽江独活
- 星色草
- 光肺筋草
- 杏叶防风
- 红花岩松
- 小草寇
- 狭叶露珠草
- 小青藤香
- 常山
- 大地棕根
- 华南舌蕨
- 檀根
- 野猪胆草
- 拟进里香
- 野厚朴
- 海门冬
- 挂金灯
- 仙鹤草根芽
- 一叶荻
- 芦竹笋
- 角翅卫矛
- 鲎壳
- 水苦荬果实
- 木大力王
- 岩白菜
- 甜茶藤
- 大叶山桂
- 枸橘刺
- 野胡萝卜根
- 茴香
- 盐麸树白皮
- 山黄麻叶
- 鲈鱼
- 石血
- 木耳
- 椴树
- 桫拉木
- 威灵菊
- 山荔枝果
- 大叶白花灯笼
- 过山龙
- 茜草藤
- 小灵丹
- 秦岭耧斗菜
- 土百部
- 茵陈
- 山韭菜
- 樱桃
- 凤仙
- 大山玄参
- 芸苔子
- 红梗草根
- 瘿花香茶菜
- 狗脊贯众
- 扁竹兰
- 小乌泡根
- 络石藤
- 红菠菜
- 柳叶鬼针草
- 四轮草
- 梭子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