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叶钩藤
《*辞典》:大叶钩藤
拼音注音
Dà Yè Gōu Ténɡ
别名
大钩丁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双钩藤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带钩茎枝。秋、冬季采集,切段,晒干.
原形态
攀援状大藤本,高12~15米。小枝压扁,有褐色疏粗毛,每一节上有双钩,钩幼时亦有疏粗毛。叶革质,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10~16厘米,宽6~12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。圆形或心形,上面近光滑,下面有褐黄色粗毛;托叶2裂。头状花序圆球形,单生叶腋,开花时径4~4.5厘米,花序柄长3.5~6.5厘米,有褐黄色粗毛;花淡黄色,长约1.6厘米,萼管长,5裂;花冠管状漏斗形,5裂。裂片覆瓦状排列;雄蕊5;子房下位,纺锤形,2室。蒴果有长柄,纺锤形,长1~1.5厦米,有粗毛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灌木林或杂木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钩藤碱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甘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清热平肝,熄风镇惊。治抽搐,高血压,神经性头痛,骨髓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5钱(不宜久煎)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印度菩提树皮
- 土百部
- 黄花堇菜
- 鸡爪芹
- 粟米草
- 木馒头
- 吊岩风
- 金刚散
- 通骨消茎叶
- 红果冬青
- 笑靥花
- 单花山竹子
- 樱桃水
- 柳叶蒿
- 米仔兰
- 山小橘
- 水桐木
- 豹子眼睛果
- 冬里麻
- 仙鹤草
- 桃树胶
- 木大力王
- 石苁蓉
- 落葵花
- 金橘露
- 何首乌
- 蒴藋赤子
- 凤尾兰
- 秋木瓜
- 火秧竻蕊
- 芒萁骨根
- 垂花香薷
- 六方藤
- 蒲公英
- 大飞天蜈蚣
- 南藤
- 贯众
- 猕猴肉
- 柳叶亚菊蒿
- 芒种花
- 寄生黄
- 日中花
- 山核桃仁
- 水黄连
- 松树梢
- 毛叶楼梯草
- 花皮胶藤
- 猪蓼子草
- 檀香油
- 南方红豆杉
- 黄瓜子
- 玉米花
- 水芦荻根
- 海豘鱼
- 火棘
- 七里香
- 野兔骨
- 水松叶
- 锅粑
- 黄接骨丹
- 牛耳草
- 汝兰
- 茱苓草
- 铁锈
- 大半边旗
- 枳椇
- 熊掌
- 黑细辛
- 蜡梅花
- 硬叶吊兰
- 南天竹
- 乌苏里黄芩
- 甘肃棘豆
- 小报春花
- 猫人参
- 多花沿阶草
- 小果蔷薇
- 尖山橙
- 乌药子
- 大树三台
- 槐花
- 藏丁香
- 匙叶草
- 香槐
- 鸡冠参
- 牛耳散血草
- 麦麸草
- 裂叶心翼果
- 岩酸
- 大瓦韦
- 小二仙草
- 山紫菀
- 荠菜子
- 圣罗勒
- 细沙虫草
- 旋花
- 山蚂蝗
- 光叶海桐根
- 九节菖蒲
- 马桑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