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线蕨
《中华本草》:断线蕨
拼音注音
Duàn Xiàn Jué
别名
石韦、一双剑、斩蛇剑
英文名
Shining Colysi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蕨类植物图谱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断线蕨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ysis hemionitidea (Wall.)Presl[Polypodium hemionitideum Wal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60cm。根茎长而横生,密生深褐色、卵状披状形鳞片,先端渐尖,边缘有疏齿,筛孔透明。叶远生;叶柄长1.5-2cm,圆柱形,暗棕色至红棕色,以关节着生于根茎,疏被鳞片,上部有狭翅;叶片纸质,阔披针形至倒披针形,长40-60cm,宽5-7cm,先端渐尖,向基部渐狭,常下延达基部,全缘;主脉两面隆起,侧脉明显而两面隆起,不达于叶缘,横脉曲折,在每对侧脉之间联结成3-4个近方形的大网眼,内藏小脉单一或分叉,先端有膨大的水囊。孢子囊群大,长圆形、近圆形至短线形,在每对侧脉之间有不整齐的1行,生于网眼的交叉点,无囊群盖,通常仅位于叶背的上半部能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300m的混交林下、溪边或湿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断线蕨的叶子中含有尿嘧啶(uracil)和尿嘧啶核苷(uridine)。
性味
淡;涩;凉
归经
膀胱、肾二经
功能主治
解毒;清热利尿。主小便短赤淋痛;发痧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叶:味淡、涩、性凉有清热利尿、解毒的功能。用于尿道炎、小便短赤、走马风、斑痧、毒蛇咬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断节参
- 大青根
- 短瓣花
- 大地柏枝
- 铁包金
- 榆皮涎
- 罗伞树
- 弹刀子菜
- 羊肾
- 隔山消
- 牛毛毡
- 杜鹃兰
- 栀子花
- 金线草
- 强威生草
- 三台红花
- 苦苣
- 大羽藓
- 海狸香
- 金匙叶草
- 地盘松球
- 罗望子叶黄檀
- 锡生藤
- 槐胶
- 路旁菊
- 大叶醉鱼草
- 母猪草
- 高粱根
- 大叶铁包金
- 黄毛榕
- 大昏鸡头
- 帘子藤
- 大叶井口边草
- 樟
- 柳叶剑蕨
- 油炸木
- 落地荷花
- 赤车使者
- 浮小麦
- 浮萍
- 短枝六道木
- 槐角
- 鸨油
- 双参
- 山苦菜
- 梧桐
- 五倍子苗
- 都拉
- 老牛揣
- 高原点地梅
- 栲栗
- 瓦楞子
- 钱针万线草
- 野扁豆
- 花杜仲藤
- 西番莲
- 遍地金
- 塔黄
- 小寸金黄
- 蒌油
- 美味牛肝
- 大树皮
- 雪灵芝
- 湿生扁蕾
- 角叉菜
- 鸡爪乌
- 牡蛎
- 海茄子
- 节瓜
- 丁香蓼
- 石蚕
- 莲蓬草
- 石楠
- 五加果
- 挖耳草根
- 鸡冠草
- 高山黄华根
- 矮陀陀
- 蓼螺
- 鸡枞
- 繁缕
- 芋
- 红葱
- 藤本夜关门
- 荫风轮
- 茶叶
- 无花果
- 小龙胆草
- 蝙蝠藤
- 鳗鲡
- 广玉兰
- 吊罗果
- 满天星
- 小叶榕
- 单条草
- 细叶草乌
- 单花芥
- 马肉
- 黑果拨毒散
- 小杉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