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叶排草
《中华本草》:耳叶排草
拼音注音
ěr Yè Pái Cǎo
别名
二郎箭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耳叶珍珠菜的根和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sima chiaauriculata Hemsl.采收和储藏:夏季开花前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全株无毛。茎直立,钝四棱形,通常上部分枝。叶对生,在茎上部有时互生;无柄;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或线形,长4-10cm,宽2-25mm,先端长渐尖或稍锐尖,基部耳状抱茎(茎上部叶有时基部圆形或钝),上面绿色,下面粉绿色,两面近边缘密生暗红色腺点,中肋在下面隆起,侧脉6-7对,纤细。总状花序稍疏松,生于茎端和枝端,因而构成圆锥花序状,长10-15cm;苞片钻形,与花梗等长或稍短;花梗长2-4(6)mm;花萼长3.5-4mm,5裂,分裂近达基部,裂片披针形,渐尖,边缘具缘毛;花冠白色,钟状,长5-6mm,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.5mm,5裂,裂片舌状长圆形,宽约1.5mm,常有暗紫色腺条;雄蕊内藏,5枚,花丝贴生至花冠裂片的基部,分离部分长约0.5mm,花药线形,长约1.2mm,药隔先端有红色粗腺体;子房无毛,花柱长约2mm。蒴果球形,直径约3mm。花期5-6月,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600m的山坡阴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南部、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。
性味
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血消肿;止血。主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耳叶排草
别名
耳状珍珠菜、二郎箭
来源
报春花科耳叶排草Lysimachia auriculata Hemsl.,以根、根状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。
性味
苦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止血,活血,消肿。主治跌打损伤,刀伤等症。
用法用量
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腊梅
- 铜骨七
- 华风车子根
- 灰钉
- 芦花
- 鸭脚黄边
- 树刁
- 荷包牡丹根
- 钩栗
- 苦夭
- 枇杷
- 保山附片
- 凤凰衣
- 胡桃花
- 鹅不食草
- 山扁豆
- 无腺橉木
- 钓樟根皮
- 香槁树
- 黄花菜
- 漆大姑根
- 野牡丹子
- 土槿皮
- 相思子根
- 扛板归根
- 牛角腮
- 水折耳
- 绣球花
- 黄金凤
- 雀卵
- 半边山
- 铜脚威灵仙
- 旋花根
- 朴树果
- 火炭母草根
- 蓝花扁竹
- 斩木橿子
- 大苞寄生
- 吉笼草
- 赤石脂
- 杧果叶
- 虎刺
- 穗花杉种子
- 玉米花
- 罗锅底
- 布荆
- 金发草
- 文蛤肉
- 桑瘿
- 缘毛鸟足兰
- 甘肃棘豆
- 狗脚草根
- 蛇婆子
- 包袱七
- 乌梅
- 总状绿绒蒿
- 高山金挖耳
- 麻油
- 水飞蓟
- 铜锤草根
- 工布乌头
- 蜀葵叶薯蓣
- 红椋子
- 小飞蓬
- 排钱草
- 牛白藤根
- 广石豆兰
- 土瓜狼毒
- 水甘草
- 柘耳
- 蝉蜕
- 娃儿藤
- 刺葡萄根
- 百草霜
- 枇杷核
- 生等[藏药名]
- 大枣
- 枪乌贼
- 血人参
- 石莲子
- 轻粉
- 野鸡草
- 水毛花
- 鸡矢藤
- 乌柳
- 爬山豆根
- 水麻叶
- 书带蕨
- 大叶子
- 地柏树
- 剪夏罗
- 猴楠
- 鲨鱼皮
- 碗蕨
- 黔羊蹄甲
- 西藏凤仙花
- 陆英根
- 苜蓿根
- 千年不烂心
- 清香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