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叶岩珠
《中华本草》:独叶岩珠
拼音注音
Dú Yè Yán Zhū
别名
石枣、岩豆、鸭舌兰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齿瓣石豆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lbopyllum psychoon Reichb.f.[B.levinei Schltr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蒸后晒干。
原形态
齿瓣石豆兰,附生植物。假鳞茎狭圆锥形或近圆柱形,长约1cm,粗2-4mm,紧密聚生于根茎上,基部生多数须根。顶生1叶;叶片革质,倒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3-4cm,宽5-7mm,先端钝,基部渐狭成柄,全缘。花草从假鳞茎基部长出,纤细,通常高出叶。总状花序缩短呈伞形,具2-6朵花;花苞片小,膜质,狭披针形,比花梗(连子房)短,先端渐尖;花白色,中萼片近椭圆形,长约3.5mm,宽l.2mm,先端骤尖而增厚,边缘具细齿;侧萼片狭卵状披针形,长约5mm,中上部增厚,向先端骤狭为尾状;花瓣靠合于萼片,卵形,长约3mm,先端急尖,边缘具流苏;唇瓣戟状披针形,长约2mm,肉质,弯曲,先端钻形,基部平截;合蕊柱短,无离生的蕊柱脚,蕊柱齿钻状。蒴果椭圆形,长6-8mm。花期4月,果期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林内树上或石壁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广东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寒
功能主治
滋阴清热;解毒消肿。主阴虚内热;热病口渴;肺热咳喘;咽喉肿痛;口腔炎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乳痈;疔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泡通树
- 点乳冷水花
- 蝶兰
- 东廧子
- 豆梨
- 刀灰树
- 大黄连刺
- 黑龙串筋
- 红头草
- 杏花
- 牛蒡根
- 木姜子叶
- 核桃仁
- 瓜螺
- 青刺尖
- 华南皂荚
- 西归芹根
- 野高粱
- 银柴胡
- 花皮胶藤
- 野薴麻
- 银兰
- 管仲
- 戎盐
- 虎头兰
- 黄明胶
- 地莓子
- 野葱
- 土茯苓
- 小棕皮头
- 海蝰
- 朝鲜崖柏
- 细叶铁线莲
- 龟血
- 木兰寄生
- 伸筋草
- 蒜梗
- 独叶岩珠
- 青海鸢尾子
- 虎尾兰
- 蝎子草
- 龟版胶
- 野鸡头
- 虎耳还魂草
- 草红藤
- 岗梅根
- 新疆雪莲
- 狗脊
- 通脉丹
- 甘菊
- 藏鮡骨
- 红葵
- 鸭胆
- 柳树寄生
- 草灵仙
- 玉带根
- 大夜关门
- 野靛
- 毛黄连
- 毛黐头婆
- 鲤鱼
- 乌奴龙胆
- 竹根七
- 刺李
- 双肾藤
- 锯锯藤
- 天门冬
- 小千金
- 大蒜
- 吊山桃
- 棉团铁线莲
- 西伯利亚青兰
- 笔仔草
- 大叶云实
- 箬蒂
- 悬钩子
- 芭茅
- 牛角瓜
- 花锚
- 黄麻根
- 草地黄芩
- 土蜂子
- 蚕豆叶
- 刺楸树根
- 拿虎
- 诃子叶
- 花叶九节木
- 自事口草
- 女儿红根
- 鳝鱼头
- 野牡丹根
- 岩松鼠骨
- 水红木花
- 华东膜蕨
- 虾蟆脑
- 棘豆根
- 油茶根皮
- 豹皮菇
- 兴安白头翁
- 二色补血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