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桕子
《中华本草》:乌桕子
拼音注音
Wū Jiù Zǐ
别名
乌茶子、桕仔、琼仔、拱仔。
英文名
Seed of Chinese Tallowtre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(L.)Roxb.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pium sebiferum (L.) Roxb.采收和储藏:果熟时采摘,取出种子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乌桕 落叶乔木,高达15m,具乳汁。树皮暗灰色,有纵裂纹。叶互生;叶柄长2.5-6cm,顶端有2腺体;叶片纸质,菱形至宽菱状卵形,长和宽约3-9cm,先端微凸尖到渐尖,基部宽楔形;侧脉5-10对。穗状花序顶生,长6-12cm;花单性,雌雄同序,无花瓣及花盘;最初全为雄花,随后有l-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;雄花小,10-15朵簇生一苞片腋内,苞片菱状卵形,先端渐尖,近基部两侧各有1枚腺体,萼杯状,3浅裂,雄蕊2,稀3,花丝分裂;雌花具梗,长2-4mm,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,苞片3,菱状卵形,花萼3深裂,子房光滑,3室,花柱基部合生,柱头外卷。蒴果椭圆状球形,直径l-1.5cm,成熟时褐色,室背开裂为3瓣,每瓣有种子1颗;种子近球形,黑色,外被白蜡。花期4-7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野生或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。
化学成分
种皮含脂肪油(fatty oil);成熟的种子含脂类(lipid)。
性味
甘;凉;有毒
归经
肾;肺经
功能主治
拔毒消肿;杀虫止痒。主湿疹;癣疮;皮肤皲裂;水肿;便秘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。内服:煎汤,煎汤,3-6g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桕油,服一合,令人下利,去阴下水气。炒子作汤亦可。2.《纲目》:桕油,涂一切肿毒疮疥。3.《天宝本草》:通肠利便。治大便秘结,水肿病,寒火结胸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乌桕子
拼音注音
Wū Jiù Zǐ
别名
乌茶子(《天宝本草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种子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乌桕木根皮"条。
性味
甘,凉,有毒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凉,无毒。"
③《天宝本草》:"有大毒。"
功能主治
杀虫,利水,通便。治疥疮,湿疹,皮肤皲裂,水肿。便秘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桕油,服一合,令人下利,去阴下水气。炒子作汤亦可。"
②《纲目》:"桕油,涂一切肿毒疮疥。"
③《天宝本草》:"通肠利便。治大便秘结,水肿病,寒火结胸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榨油涂、捣烂敷擦或煎水洗。内服:煎汤,1~2钱。
复方
①治脓疮疥疮:桕油二两,水银二钱,樟脑五钱,同研,不见星乃止,以温汤洗净疮,以药填入。(《唐瑶经验方》)
②治湿疹:乌桕种子(鲜)杵烂,包于纱布内,擦患处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③治竹木刺入肉:乌桕种子合冷饭粒捣烂敷患处,刺即逐渐浮出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④治手足皲裂:乌桕子煎水洗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柠条籽
- 杜鹃花
- 乌桕叶
- 乌榄仁
- 杜衡
- 吴茱萸根
- 椴树
- 鹅掌楸
- 滇南马钱
- 佛手花
- 滇獐牙菜
- 滇羌活
- 煅石膏
- 万年青花
- 鹅掌揪根
- 鹅掌楸根
- 滇姜三七
- 佛指甲
- 分枝火绒草
- 枫香树叶
- 方儿茶
- 番石榴果
- 榧子
- 番薯藤
- 榧枝叶
- 番石榴子
- 番石榴树皮
- 福参叶
- 丝瓜叶
- 二叶舌唇兰
- 杜梨
- 威灵仙叶
- 鹗骨
- 凤尾茶
- 独脚柑
- 万年青
- 乌柳
- 乌梅
- 榧根皮
- 番荔枝
- 吴萸叶五加
- 淡竹壳
- 伏毛山豆根
- 凤尾猪鬃草
- 分心木
- 发痧藤
- 发菜
- 扶桑
- 乌鸡骟
- 凤尾七
- 灯心草
- 匐地风毛菊
- 灯笼泡
- 乌当归
- 枫香脂
- 蒲州豉
- 乌龙摆尾
- 滇藁本
- 灯笼果
- 独叶一枝枪
- 长距鸟足兰
- 毒根斑鸠菊
- 凫羽
- 柳叶绣球菊
- 酥
- 蜗牛
- 黄花香薷
- 香蓼
- 南丹参
- 丁萝卜
- 苏铁根
- 木瓜
- 土良姜
- 裂叶秋海棠
- 碎米蕨
- 大鱼鳔花
- 水棉花
- 龙脷叶
- 决明子
- 南枳椇
- 大头菜子
- 鸡冠菜
- 鹅绒藤
- 川楝子
- 扶桑根
- 龙利叶
- 藤本夜关门
- 桑叶露
- 大花威灵仙
- 百舌鸟
- 海燕
- 黄寿丹
- 臭梧桐
- 腊瓣花
- 十三年花
- 枫香寄生
- 山木通根
- 浮萍
- 蓝花棘豆
- 斑竹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