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笼果
《中华本草》:灯笼果
拼音注音
Dēnɡ Lonɡ Guǒ
别名
狗葡萄、醋栗、山麻子、东北茶藨、山樱桃。
英文名
root of Manchurian Currant
出处
出自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东北茶蔍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ibes mandschuricum (Maxim.) Kom.[R.multiflorum Kitag.ex Roem.et Schult.var.mandschuricum Msxim.]采收和储藏:7-8月采取成熟果实,晒干。
原形态
东北茶蔍 落叶灌木,高1-2m。树皮灰色,稍光滑,小枝褐色,光亮,剥裂;芽卵圆形,密被灰白色短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8cm,密被柔毛;叶片掌状3裂,稀5裂,长5-10cm,宽4-10cm,中央裂片比侧裂长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尖锐牙齿,下面密被白色绒毛;花两性,总状花序,长2.5-9cm,有时可达16cm,下垂,花密生,达40余朵,花轴粗,有密毛;萼片5,反卷,带绿色或黄色,倒卵形;花瓣5,绿色,楔形或截形;雄蕊5,伸出;子房下位,1室;花柱2裂,基部圆锥形,长于萼片。浆果球形,红色,径7-9mm,花期5-9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1800m的杂木或针阔叶混交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形状
果实呈扁球形,直径约6mm,果皮皱缩不平,红褐色至黑红色,显油性。先端有宿存花萼,基部具果柄,有绒毛。果皮薄,易碎,可见棕红色小椭圆球形或小肾形的种子。气微,味甘、辛。
化学成分
含酒石酸、柠檬酸、苹果酸等有机酸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疏风解表。主感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吉林中草药》:解表。治感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灯笼果
拼音注音
Dēnɡ Lonɡ Guǒ
别名
狗葡萄、醋栗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虎耳草科植物山麻子的果实。7~8月采取成熟果实,晒干。
原形态
山麻子,又名:东北茶藨、山樱桃。
落叶灌木,高1~2米.树皮灰色,稍光滑;小枝褐色,光亮,剥裂;芽卵圆形,密被灰白色短毛。叶互生,掌状3裂,稀5裂,长5~10厘米,宽4~10厘米,中央裂片比侧裂长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尖刺,下面密生白绒毛;叶柄长2~8厘米。总状花序长2.5~9厘米,有讨可达16厘米,下垂,花密生,可达40朵,花轴粗,有密毛;萼片5,反卷,带绿色或黄色,倒卵形;花瓣5,绿色,楔形或截形;雄蕊5,伸出;花柱2裂,基部圆锥状,比萼片长。浆果球形,径7~9毫米,红色。花期5~6月。果期7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杂木林或针阔混交林中。分布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酒石酸、柠檬酸、苹果酸等有机酸。
功能主治
《吉林中草药》:"解表。治感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毒根斑鸠菊
- 凫羽
- 柳叶绣球菊
- 酥
- 蜗牛
- 黄花香薷
- 香蓼
- 南丹参
- 丁萝卜
- 苏铁根
- 木瓜
- 土良姜
- 裂叶秋海棠
- 碎米蕨
- 大鱼鳔花
- 水棉花
- 龙脷叶
- 决明子
- 南枳椇
- 大头菜子
- 鸡冠菜
- 鹅绒藤
- 川楝子
- 扶桑根
- 龙利叶
- 藤本夜关门
- 桑叶露
- 大花威灵仙
- 百舌鸟
- 海燕
- 黄寿丹
- 臭梧桐
- 腊瓣花
- 十三年花
- 枫香寄生
- 山木通根
- 浮萍
- 蓝花棘豆
- 斑竹花
- 阳雀花根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南五味子叶
- 豆油
- 含羞草根
- 矩镰荚苜蓿
- 葛谷
- 榆皮涎
- 沙枣花
- 钱针万线草
- 烧伤藤
- 新疆木通
- 小三棵针
- 山荆子
- 露水草
- 乌苏里黄芩
- 香菇
- 芦花
- 刺海松
- 海龟
- 白花坚荚树
- 藏羚角
- 椿皮
- 猪毛草
- 野梨枝叶
- 舞草
- 马牙半支
- 鳕鱼鳔
- 柳叶亚菊蒿
- 尖山橙
- 大叶子
- 马鬃参
- 亮叶冬青
- 宽叶紫萁苗
- 匙叶黄杨
- 野芝麻花
- 关白附
- 巴豆油
- 石菖蒲花
- 散血藤
- 水稻清
- 午时茶
- 多花景天三七
- 腊雪
- 竹叶马豆
- 青鱼枕
- 甘肃棘豆
- 黍根
- 薄荷露
- 乌龟
- 桃枝
- 野拔子
- 对叉疔药
- 猬心肝
- 吕宋楸毛
- 树葫芦
- 海莲叶
- 八角莲
- 山肉桂
- 光叶石楠
- 小金钱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