匙叶黄杨
《中华本草》:匙叶黄杨
拼音注音
Chí Yè Huánɡ Yánɡ
别名
石黄杨、万年青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黄杨科植物雀舌黄杨的根、叶或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xus bodinieri Levl.采收和储藏:根全年可挖,洗净,切片,晒干;叶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;花春季采集,晒干。
原形态
雀舌黄杨 灌木,高3-4m。枝圆柱形,小枝四棱形,被短柔毛,后变无毛,叶薄革质,叶柄长1-2mm;叶片通常匙形,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,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,长2-4cm,宽8-18mm,先端圆或钝,往往有浅凹口或小尖凸头,基部狭长楔形,叶面绿色,光亮,叶背苍灰色,中脉两面凸出,侧脉极多。头状花序腋生,长5-6mm,花密集,花序轴长约2.5mm;雄花约10朵,花梗长0.4mm,萼片卵圆形,长约2.5mm,不育雌蕊有柱状柄,末端膨大;雌花外萼片长约2mm,内萼片长约2.5mm,受粉期间子房长2mm,花柱长1.5mm,略扁,柱头倒心形,下延达花柱1/3-1/2处。蒴果卵形,长5mm,宿存花柱直立,长3-4mm。花期2月,果期5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700m的平地或山坡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叶多皱缩,薄革质。完整叶通常匙形,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,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,长2-4cm,宽8-18mm,先端圆或钝,往往有浅凹口或小尖凸头,基部狭长楔形,有时急尖。叶表面绿色,光亮,叶背苍灰色,中脉两面凸出,侧脉极多,叶面中脉下半段大多数被微细毛。叶柄长1-2mm。质脆。有的可见腋生头状花序,花序轴长约2.5mm。气微,味苦。
性味
苦;甘;凉
功能主治
止咳;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咳嗽;咳血;疮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尖山橙
- 红根草
- 黑种草子
- 地瓜藤
- 榕须
- 接骨紫菀
- 扁青
- 小金钱草
- 倒提壶
- 细叶大戟
- 蒲州豉
- 大皂角
- 牛耳岩白菜
- 千层楼
- 川鄂山茱萸
- 长管蝙蝠草
- 堵喇
- 化血胆
- 黄蜀葵叶
- 乌药
- 石床
- 竹茹
- 麻滓
- 地磨薯
- 毛冬瓜根
- 白毛草
- 西藏野樱桃
- 西瓜霜
- 胡颓子
- 黑花韭
- 厚叶素馨
- 光叶水苏
- 檫树
- 白刺花
- 戴星草
- 大叶蒟
- 荞麦秸
- 白云瓜皮
- 荛花根
- 一文钱
- 竹叶椒
- 南天仙子
- 水马桑枝叶
- 桂花跌打
- 鲮鲤
- 海燕
- 地绵绵
- 大画眉草花
- 大花素馨花
- 海鹞鱼肝
- 阿魏
- 鸡油菌
- 野苎麻
- 猪大肠
- 异野芝麻
- 蝴蝶草根
- 杉寄生叶
- 白马阴茎
- 茶树根
- 披麻草根
- 地牯牛
- 糙壳菱蟹
- 广金钱草
- 罗汉松根皮
- 齿瓣延胡索
- 摇钱树
- 柱果木榄果
- 狗头骨
- 翅卫矛
- 剑叶紫金牛
- 蟾蜍肝
- 寒莓叶
- 浮尸草
- 酸角
- 龙葵根
- 小金樱
- 红簕钩
- 白花菜
- 鸡眼草
- 蘘草
- 南酸枣
- 大头菜子
- 牌楼七
- 小粘药
- 鬼毛针
- 刺苋菜
- 杜仲藤
- 花叶狗牙七
- 救必应
- 水龙
- 碱蓬
- 蝗虫
- 钩栲
- 山羊角
- 紫雪花
- 蝈蝈
- 石刁柏
- 百灵草
- 水团花根
- 红地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