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尸草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浮尸草
来源
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.的全草。春季采集,洗净晒干。
性味
甘,温。
功能主治
补虚,敛汗,止血。用于久病体虚,阴虚盗汗,血崩。
用法用量
1~3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浮尸草
拼音注音
Fú Shī Cǎo
英文名
Silky Cinquefoil
出处
始载于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tentilla limprichtii J.Krause[P.poterioides auct.non Willd.ex Schlecht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下江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,高15-30cm。根肥厚,圆柱形。花茎纤弱,基部弯曲上升,稀铺散,被疏柔毛及稀疏绵毛,下部常脱落近无毛。基生叶为羽状复叶,小叶4-8对,连叶柄长6-20cm,叶柄被疏柔毛及白色绢毛;小叶对生稀互生,有短柄或近无柄;托叶膜质,淡褐色,外被疏柔毛,常脱落,近无毛;小叶片卵形,椭圆卵形或长圆倒卵形,长1-2.5cm,宽0.5-1.5cm,叶缘有4-7个齿状裂片或锯齿,基部楔形或阔楔形,最下部小叶仅有2-3个齿牙状裂片,上面伏生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,下面被灰白色绵毛及疏柔毛,纸质;茎生叶为掌状3小叶,小叶形状与基生上部小叶相似,托叶纸质,卵形,全缘。花两性;花序疏散,花梗纤细,被疏柔毛或绵毛;花直径1-1.5cm;萼片5,三角卵形,先端渐尖或急尖,副萼片5,带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,比萼片短,稀近等长。外被疏柔毛及白色绵毛;花瓣5,倒卵形,先端微凹,比萼片长0.5-1倍,黄色;花柱近顶生。瘦果光滑。花、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河边石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北、广东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甘;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健脾补肾,敛汗,止血。主久病体虚,阴虚盗汗,崩漏,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;炖鸡或炖肉服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全草:味甘、性温,无毒。用于男子弱症,女子崩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茶根
- 痰药
- 蠘
- 竹精
- 云芝
- 小百部
- 芦荟花
- 风叶藤
- 狭叶荨麻
- 刺石榴
- 黄秦艽
- 水稻清
- 黄河裸裂尻鱼
- 千叶独活根
- 马心
- 山壳骨
- 蛤蜊粉
- 蜂斗菜
- 铧头草
- 红孩儿
- 广藿香
- 豆腐
- 紫啸鸫
- 棕叶狗尾草
- 马蔺根
- 糯米团
- 大瓦韦膜叶星蕨
- 母猪藤根
- 高粱根
- 枸骨根
- 隔山消
- 鸡肚肠草
- 毛果珍珠茅
- 大避债蛾
- 薄叶黄芩
- 罗伞树
- 短瓣花
- 多齿蹄盖蕨
- 白脂麻
- 碧桃干
- 大花卫矛果
- 丝瓜根
- 芙蓉根
- 灰菜
- 红毛毡
- 土瓜狼毒
- 大叶金花草
- 铁苋
- 昆明水金凤
- 代代花枳壳
- 风湿木
- 螺厣草
- 临时救
- 凤仙花
- 牛肝
- 乌鸡骟
- 玳玳花
- 黄葵
- 待宵草
- 葛叶
- 肥猪草
- 藤子甘草
- 苦地胆
- 大果榆
- 顺江木
- 望江南
- 大二郎箭
- 斩龙剑
- 腊雪
- 过墙风
- 番石榴子
- 海莲果
- 甲香
- 老牛揣
- 黑风散
- 秋海棠果
- 西番莲
- 庵 (艹闾)
- 老鼠吹箫
- 红菠菜
- 薄荷素油
- 春不见
- 苏土藁本
- 过山消根
- 牛毛毡
- 络石藤
- 紫茎
- 猪胆
- 尖山橙
- 草蜘蛛
- 象皮
- 甜根子草
- 柔软石韦
- 醋柳果
- 列当
- 古钩藤
- 鸊鷉
- 玳瑁
- 华东木蓝
- 光裸星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