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油
《中华本草》:米油
拼音注音
Mǐ Yóu
别名
粥油
英文名
thick liquid floats on the surface of rice gruel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米油,力能实毛窍,最肥人。越医全丹若云,黑瘦者食之,百日即肥白,以其滋阴之功,胜于熟地也。每日能撇出一碗,淡服最佳。若近人以熟粥绞汁为米油,未免力薄矣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煮米粥时,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ice
性味
甘;平
功能主治
补肾健脾;利水通淋。主脾虚赢瘦;肾亏不育;小便淋浊
用法用量
内服:30-50ml。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拾遗》:滋阴长力,肥五脏百窍,利小便通淋。2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补液填精,有裨羸老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米油
拼音注音
Mǐ Yóu
别名
粥油(《重庆堂随笔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煮米粥时,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。
性味
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纲目拾遗》:"滋阴长力,肥五脏百窍,利小便通淋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液填精,有裨羸老。"
复方
治精清不孕:煮米粥滚锅中面上米沫浮面者,取起加炼过食盐少许,空心服下,其精自浓。(《紫林单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文殊兰果
- 桃耳七
- 血满草
- 钩藤根
- 向日葵叶
- 越瓜
- 无名子
- 隔山消
- 梨皮
- 伤寒草根
- 梅根
- 催吐萝芙木
- 榛子花
- 花叶子
- 华南铁角蕨
- 黄桷树根疙瘩
- 罗平蓟
- 川芎
- 小蓑衣藤
- 乌榄核
- 苍山黄堇
- 波缘假瘤蕨
- 泽珍珠菜
- 小叶假耧斗菜
- 盘羊角
- 紫珠叶
- 苏铁根
- 毛扭藓
- 榕树果
- 胃友果
- 鸡脑
- 清香桂
- 油茶根
- 水葫芦苗
- 七角白蔹
- 粗腿羊肚菜
- 灵砂
- 红葱
- 罗勒根
- 藏菖蒲
- 大黄
- 枇杷花
- 卷边桩菇
- 眼睛草
- 大树三台
- 铜绿
- 石蔓藤
- 鹅绒藤
- 儿茶
- 白梅
- 黄荆
- 水松叶
- 制草乌
- 绿萼水珠草
- 滑背草鞋根
- 冬青子
- 关木通
- 铁苋
- 水虾子草
- 中华剑蕨
- 倒提壶
- 柠条子
- 合血香
- 覆盆子
- 川楝子
- 四大天王
- 蘽根
- 裂果卫矛
- 珠芽半支
- 茅栗
- 十大功劳根
- 蒿雀
- 蒲桃根皮
- 胆星
- 衣鱼
- 榆树
- 华东木蓝
- 大活
- 车桑仔
- 小千金
- 天荞麦根
- 墨汁鬼伞
- 黄连花
- 小旋鸡尾
- 豆列当
- 蘡薁藤
- 猕猴梨根
- 狭叶海金沙
- 红丝线
- 铁骨银参
- 对叉疔药
- 小黑药
- 庵 (艹闾)
- 一枝蒿
- 白脂麻
- 瓶耳小草
- 泽兰
- 乌鸦肉
- 左黑果
- 阴香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