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绒藤
《中华本草》:鹅绒藤
拼音注音
é Rónɡ Ténɡ
别名
羊奶角角、牛皮消、软毛牛皮消、祖马花、趋姐姐叶、老牛肿
英文名
juice of Chinese Swallowword
出处
出自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萝藦科植物鹅绒藤茎中的白色乳汁及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nanchum chinense R. B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随采乳汁随用。
原形态
主根圆柱形,长约20cm,直径约5mm,干后灰黄色。叶对生,薄纸质;叶柄长2.5-5cm;叶片宽三角状心形,长4-9cm,宽4-7cm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叶面深绿色,叶背苍白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,脉上较密。伞形聚伞花序腋生,二歧,有花约20朵;花萼外被柔毛;花冠白色裂片5,长圆状披针形;副花冠二形,杯状,上端裂成10个丝状体,分为2轮;外轮约与花冠裂片等长,内轮略短;花粉块每室1个,下垂花柱头先端2裂。蓇葖果双生或仅有1个发育,细圆柱状,向端部渐尖,长达11cm,直径约5mm。种子长圆形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向阳灌木丛中或路旁、河畔、田梗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河南 及华东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长约20cm,直径5-8mm。表面灰黄色,平滑或有细皱纹,栓皮易剥离,剥离处显灰白色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黄色,中空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甘;凉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化瘀解毒。主寻常性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3-15g;外用:取汁涂抹患处。
各家论述
治寻常性疣赘(刺瘊),取鲜羊奶角角茎浆涂患处。经数次涂抹后,疣赘层层自行脱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鹅绒藤
拼音注音
é Rónɡ Ténɡ
别名
羊奶角角、祖子花、趋姐姐叶、老牛肿
来源
萝藦科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. Brown,以根、乳汁入药。
生境分布
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山西、宁夏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。
性味
根: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根:祛风解毒,健胃止痛。治小儿食积,用根5钱,水煎服。
乳汁:治常性疣赘。用茎内乳汁涂抹数次,疣赘层层自行脱落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鹅绒藤
拼音注音
é Rónɡ Ténɡ
别名
羊奶角角,牛皮消
出处
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萝藦科植物鹅绒藤茎中的白色乳汁。夏、秋间随用随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本,有乳汁。茎密生短柔毛。叶对生;宽三角状心形,先端狭突尖,基部心形,全缘;有长柄。聚伞花序腋生;花萼外面被柔毛;花冠白色,裂片5,两面无毛;副花冠杯状,顶端裂成10个丝状体,外轮约与花冠裂片等长,内轮略短。蓇葖果,长角状,双生或仅有1个发育。种子矩圆形,顶端有白绢质种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田边、地埂及村庄附近,分布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河南及华东等地。
功能主治
治寻常性疣赘(刺瘊)。
用法用量
取鲜羊奶角角茎浆涂患处。经数次涂抹后,疣赘层层自行脱落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龟版胶
- 鸭公青
- 铁篱笆
- 铁精
- 香叶子
- 红花鹅掌柴
- 西藏凤仙花
- 山里红
- 铁力木
- 鲨鱼骨
- 黑花韭
- 野升麻
- 都拉
- 鸭脚木皮
- 短小蛇根草
- 小三叶耳蕨
- 庐山瓦韦
- 小鸦葱
- 豆梨
- 耳叶排草
- 水杨木白皮
- 小黄构
- 小丁香
- 铅丹
- 青活麻
- 瑞连草
- 安徽小檗
- 吊白叶
- 山峰西番莲
- 鸭脚木叶
- 牛戳口
- 蛇鲻
- 腥藤
- 新疆远志
- 猴接骨草
- 鲤鱼肠
- 颠茄草
- 铁蚂蟥
- 牛目椒
- 番石榴叶
- 莲座革菌
- 戴胜
- 铁
- 独角牛
- 熊脑
- 象头花
- 铜罗汉
- 红地榆
- 鸢脑髓
- 青头雀
- 蜈蚣藻
- 藕粉
- 鱼狗
- 蛇菰
- 鸐雉
- 蓖麻子
- 蛇莓
- 野枇杷
- 杜松
- 钝齿铃子香
- 鸭儿芹
- 欧泽芹
- 鼠肾
- 达仑木
- 一把伞
- 鹰头
- 鼋甲
- 鸢根
- 独角莲
- 冻绿刺
- 冬里麻
- 鼬鼠肉
- 赛金刚
- 四方蒿
- 豆渣树
- 四楞蒿
- 腹水草
- 冬瓜叶
- 豆腐皮
- 酸枣肉
- 酸藤木
- 鱼尾葵叶
- 东北桤木
- 复叶耳蕨
- 山货榔
- 空心泡
- 鱼香草
- 短瓣花
- 苒苒草
- 蝤蛴
- 铁皮石斛
- 麝香壳
- 白果槲寄生
- 酸枣根
- 白首乌
- 望月砂
- 拐芹
- 枇杷花
- 核子木
- 西藏土连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