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脂
《中华本草》:熊脂
拼音注音
Xiónɡ Zhī
别名
熊白、熊油
英文名
Bear fat, Asiatic Black Bear fat, Brown Bear fat
出处
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;1. 陶弘景:(熊)脂即是熊白,是背上膏,寒月则有,夏月则无,其腹中肪及身中膏,煎取可作药,而不中啖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熊科动物黑熊和棕熊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elenarctos thibetanus G.Cuvier2.Ursus arcto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。取出脂肪,熬炼去滓即得。
原形态
1.黑熊,体形较大,长1.5-1.7m,体重约150kg。头部宽圆。吻部短而尖;鼻端裸露,眼小;耳较长且被有长毛,伸出头顶两侧。颈部短粗,两侧毛特别长。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。尾很短。毛较一致漆黑色,有光泽。四肢粗健,前后足均具5趾,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,后足跖垫亦宽大且肥厚,前宽后窄,内侧中部无毛间隔。具爪。除其鼻面部棕色、下颌白色、倒人字白斑外,全身均为黑色并带有光泽。2.棕熊,体形较大,长约2m,重200-300kg。头阔而圆,吻部较长鼻也较阔,其端裸出,略侧扁。耳小,能动,内外被毛。肩端隆起,腰粗壮,尾短。四肢粗壮,前后足均具5趾,前足的爪长于后足。爪侧扁而弯曲,呈暗褐色。全身为黑棕色,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、棕黄色或棕红色。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栖息于混交林或阔叶林中。一般居于山上的石洞或大 树洞中,有冬眠习性,夏、冬季有垂直直适移现象。白天活动,视觉较差,善爬树,熊游泳力强。杂食性,但以植物为主。2.栖息于广阔叶林、针叶林或混交林中有中。有冬眠习性,杂食以植物为主。资源分布:1.分布极广泛东北、华北、西南、华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西藏等地均有分布。2.分布于东北及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、贵州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色白微内,略似猪油,遇冷凝结成膏,热则熔化为液状。气微香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炮制
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收得后,炼过,就器中安生椒,每一斥熊脂入生椒十四个,炼了,去脂革并椒,入瓶中收,任用。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补虚损;润肌肤;消积;杀虫。主虚损赢瘦;风痹不仁筋脉挛急;积聚;面疮;癣;白秃;臁疮
用法用量
内服:和花椒熬炼后开水冲服,10-20g。外用:适量,涂搽。
复方
①治白秃疮及发中生癣:熊白敷之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②治数十年鹅掌风:熊油一两,瓦松三钱,轻粉一钱,樟脑一钱。各为末。先以甘草三钱,桂枝三钱煎汤洗之,烘干,以熊油调各末,搽而烘之,一日三次。(《洞天奥旨》熊脂膏)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经疏》:熊脂,其主风痹不仁筋急者,盖风为阳邪,熊(脂)气温,能通行经络;性润,能滋养肝脾,故主之也。滑泽而通行,故主五脏腹中积聚及食饮吐呕。甘而强力,故能主寒热羸瘦,甚言其补虚壮筋骨之功耳。2.《本经》:主风痹不仁,筋急,五脏腹中积聚,寒热赢瘦,头疡白秃,面皯疱。3.《别录》:主食饮呕吐。4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风,补虚损,杀劳虫,强心。5.《四川中药志》:补血杀虫,治肿胀积聚。外用涂臁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熊脂
拼音注音
Xiónɡ Zhī
别名
熊白(陶弘景),熊恤(《洞天奥旨》)。
出处
《本经》
来源
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。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。取出脂肪,熬炼去滓即得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熊胆"条。
生境分布
产四川、云南、黑龙江、吉林等地。
形状
熊油色白微黄,略似猪油,寒冷时凝结成膏,热则化为液状。气微香。以纯净无滓、气香者为佳。
性味
甘,温。
①《别录》:"微温,无毒。"
②《本经逢原》:"甘,温。"
炮制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收得后,炼过,就器中安生椒,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个,炼了,去脂革并椒,入瓶中收,任用。"
归经
《本草经疏》:"入足太阴,手阳阴、少阴三经。"
功能主治
补虚损,强筋骨,润肌肤。治风痹不仁,筋脉挛急,虚损羸瘦,头癣,白秃,臁疮。
①《本经》:"主风痹不仁,筋急,五脏腹中积聚,寒热羸瘦,头疡白秃,面皯疱。"
②《别录》:"主食饮呕吐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风,补虚损,杀劳虫,强心。"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补血杀虫,治肿胀积聚。外用涂臁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熬炼后开水冲。外用:涂搽。
复方
①治白秃疮及发中生癣:熊白敷之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
②治数十年鹅掌风:熊油一两,瓦松三钱,轻粉一钱,樟脑一钱。各为末。先以甘草三钱,桂枝三钱煎汤洗之,烘干,以熊油调各末,搽而烘之,一日三次。(《洞天奥旨》熊脂膏)
各家论述
《本草经疏》:"熊脂,其主风痹不仁筋急者,盖风为阳邪,熊(脂)气温,能通行经络;性润,能滋养肝脾,故主之也。滑泽而通行,故主五脏腹中积聚及食饮吐呕。甘而强力,故能主寒热羸瘦,甚言其补虚壮筋骨之功耳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腹皮
- 白花苋
- 牛王肺筋草
- 茅膏菜
- 紫芋
- 粗皮松萝
- 铁海棠
- 茯苓
- 紫叶秋海棠
- 长瓣金莲花
- 大鱼鳅串
- 箬叶
- 穿耳菝葜
- 紫花芥子
- 苍耳
- 绿萼梅
- 桃枝
- 葱汁
- 紫背黄芩
- 败火草
- 龟胆汁
- 木奶果
- 疏松卷柏
- 象骨
- 臭李皮
- 苦楝花
- 淡竹根
- 金挖耳根
- 报春花
- 紫河车
- 水马桑枝叶
- 栝楼子
- 狗蹄
- 脆骨风
- 破牛膝
- 盆架树
- 驼乳
- 青黛
- 山肉桂
- 小黄断肠草
- 都拉
- 石韦根
- 铜罗伞
- 香堇菜
- 铁蚂蟥
- 石荠苎
- 二裂叶委陵菜
- 细枝柃
- 垂丝海棠
- 茖葱
- 桐叶千金藤
- 河口莲座蕨
- 赤茯苓
- 地灵根
- 白千层
- 巴旦杏仁
- 骆驼蹄瓣
- 小地柏
- 芦荟花
- 猴接骨草
- 朱顶红
- 荨麻
- 密叶天胡荽
- 甜瓜子
- 山东肿足蕨
- 台湾海棠
- 蓝花子
- 翅果藤
- 星宿菜
- 大刺儿菜
- 马蝗果
- 酸枣根
- 大黄连刺
- 黑龙串筋
- 雷公藤
- 刺天茄叶
- 刺楸树叶
- 龙珠根
- 牛耳朵
- 荷苞花根
- 甘肃棘豆
- 蜻蜓
- 滇羌活
- 龟版胶
- 紫苏苞
- 牛心补
- 蚂蚁上树
- 苍白秤钩风
- 秤杆草
- 显子草
- 大一箭球
- 赤芍药
- 宽唇神香草
- 天名精
- 假芫茜
- 石楠
- 苦菜
- 毛莸
- 半边苏
- 苍蝇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