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叶海棠
《中华本草》:三叶海棠
拼音注音
Sān Yè Hǎi Tánɡ
别名
山茶果、野黄子、山楂子。
英文名
Siebold Crabapple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海棠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sieboldii(Regal)Rehd.[Pyrus sieboldii Rege]采收和储藏:8-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三叶海棠 灌木,高约2-6m。小枝稍有棱角,暗紫色或紫褐色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.5cm,有短柔毛;托叶狭披针形,全缘;叶片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卵形,长3-7.5cm,宽2-4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尖锐锯齿,常3,稀5浅裂,下面沿中肋及侧脉有短柔毛。花两性;花4-8朵,集生于小枝顶端,花梗长2-2.5cm,有柔毛或近于无毛;苞片线状披针形,早落;萼片5,三角状卵形;花瓣红色,长椭圆状倒卵形,直径2-3cm,基部有短爪;雄蕊20,花丝长短不等,约等于花瓣之半;花柱3-5,基部有长柔毛。梨果近球形,直径6-8mm,红色或褐色,萼裂片脱落;果梗长2-3cm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-2000m的山坡杂木林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本品近球形,直径6-8mm,红色或褐黄色,萼片脱落;果梗长5-3cm。气微,味酸微甜。
化学成分
叶含3-羟基根皮酚、 4'-葡萄糖甙、花色素甙。
性味
酸;温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消食健胃。主饮食积滞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果:代山楂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月泡
- 三楞筋骨草
- 三白草根
- 伞花马钱
- 三蕊草
- 十大功劳叶
- 白暨豚
- 鳖甲
- 升麻草
- 金钮扣
- 石头菜
- 三叶金锦香
- 三叶槭根
- 绿珊瑚
- 三翅铁角蕨
- 丝瓜蒂
- 升药底
- 三叶铜钱草
- 三叶鬼针草
- 土贝母
- 伸筋草
- 紫萝兰
- 楝叶
- 土黄芩
- 抓地虎
- 夜吹箫
- 对叶百部
- 大白顶草
- 地血香
- 家独行菜
- 大叶楠
- 白鬼笔
- 羊耳蒜
- 野黄瓜
- 番荔枝叶
- 迭裂黄堇
- 虎睛
- 黄荆
- 莨菪
- 李
- 香雪兰
- 粤万年青
- 地皮消
- 斑鸠占
- 野薴麻
- 腰骨藤
- 乌梢蛇
- 川乌
- 岩豆藤根
- 豇豆根
- 紫花景天
- 尖连蕊茶根
- 条裂山莴苣
- 角翅卫矛果
- 地茄子
- 美人蕉根
- 大块瓦
- 腊梅
- 缠竹黄
- 栲栗叶
- 牛胆参
- 地肤苗
- 鲫鱼藤
- 秘鲁香胶
- 秋海棠果
- 柳叶亚菊蒿
- 鹿胎
- 白螺蛳壳
- 藏青杠
- 光板猫叶草
- 茄根
- 鹿筋
- 冲天伞
- 雷公连
- 橘络
- 石梓
- 椰子油
- 蒲蒻
- 蓬子菜
- 波罗蜜核中仁
- 假大薯
- 半蒴苣苔
- 艾纳香
- 灰凤梨
- 对节叶根
- 冰凉花
- 韭根
- 枫香树根
- 黄接骨丹
- 巴戟天
- 灰藋
- 砖子苗
- 大蝎子草
- 白苏
- 海蜇皮
- 甜瓜花
- 槲实仁
- 南天竹梗
- 小金钱草
- 车桑子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