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黄芩
《中华本草》:土黄芩
拼音注音
Tǔ Huánɡ Qí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偏花黄芩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偏花黄芩,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或上升,有时具匍匐根茎,连花序高8-30cm,粗1.2-2.5mm,圆棱形,被白色具节长柔毛,基部多少木质化。叶通常仅有3-4对,初时如莲座状排列,以后由于节间伸长呈交互对生,中部叶最大;叶柄长1-5cm,中部者最长,扁平,密被白色具节长柔毛;叶片坚纸质,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,长4.5-5.5cm,宽3.8-4.5cm,下部叶及近花序叶变小,行端圆形或钝,基部心形或圆形,边缘具浅波状圆齿,上面绿色,下面较淡,具橙色腺点,两面均被白色具节糙伏毛,尤以下面沿脉上为甚,侧脉约4对,上面不显着,下面突出,在叶缘内方网结。花对生,于茎顶上排列成背腹面的总状花序,长7-15cm,花葶状,花序轴被具节长柔毛,花序柄长1-4.5cm;花梗长约2mm,有具节长柔毛;苞片小,卵圆形,向花序顶端渐窄,长约2.5mm,密被短柔毛;花冠淡紫至虐蓝色,长1.8-2.5cm,基部成曲膝状,向上渐宽,喉部宽达6mm,外面疏微柔毛,内面仅下唇及冠筒中部后方被微柔毛,余部无毛,冠檐二唇形,上唇盔状,先端微凹,下唇中裂片半圆形,两侧裂片卵圆形;雄蕊4,二强;花丝细长,扁平,中部以下被纤毛;花盘肥大厚,倾斜,前方隆起斜上;子房柄较长可不甚明显,花柱细长,无毛,子房光滑。花期3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、灌丛中或旷野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贵州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;燥湿止痢。主肺热咳嗽;咯血湿热;泄泻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多脉鹅耳枥
- 麦撇花藤
- 对叶四块瓦
- 田唇乌蝇翼
- 川西小黄菊
- 岩景天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马缨杜鹃
- 狼尾草
- 苦菜花子
- 牛肺
- 爬地卷柏
- 苤蓝叶
- 泡花树
- 铺地黍根
- 枸骨根
- 藤子甘草
- 黄柏
- 滇南寄生
- 长青草
- 枪乌贼
- 黄颡鱼涎
- 地沙
- 蟋蟀
- 泡桐花
- 泡桐根
- 四叶参
- 纵条肌海葵
- 粘山药
- 芦茎
- 皱叶羊蹄
- 狗牙花
- 珍珠风子
- 白饭豆
- 叶上珠根
- 了哥王子
- 黄锁梅根
- 丝带蕨
- 吴茱萸
- 苹果
- 软枣子
- 蒙花皮
- 禾秆蹄盖蕨
- 竹叶艾
- 白背杨
- 新疆羌活
- 苹
- 苦木根
- 甜叶菊
- 半支莲
- 鸡公柴
- 竹砂仁
- 长杆兰
- 苦豆根
- 漂摇豆
- 番杏
- 珍珠菜
- 鹧鸪脂
- 马尾伸筋
- 三花枪刀药
- 珍珠莲
- 团叶槲蕨
- 小千金
- 石松子
- 毛八角莲
- 天山花楸
- 炮姜
- 红瑞木果
- 竹叶椒根
- 鼹鼠
- 小血藤
- 鲟鱼
- 露珠香茶菜
- 小牛肝菌
- 墓头回
- 鞘菝葜
- 蒲草根
- 钩藤根
- 新疆香堇
- 苦竹茹
- 红茴香根
- 大香附子
- 吹风散
- 老鼠脚迹
- 掉毛草
- 驴蹄
- 软丝藻
- 苹果叶
- 贴骨散
- 百灵草
- 水翁皮
- 蝼蛄
- 麦奴
- 蝙蝠葛叶
- 叶底珠
- 香面叶
- 小驴蹄草
- 石栗
- 小血藤叶
- 桂花岩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