伽喃香
《*辞典》:伽喃香
拼音注音
Gā Nán Xiānɡ
别名
奇南香(《本草乘雅半偈》),琪喃(《宦游笔记》),奇楠(《纲目拾遗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近根部的含有多量树脂的木材。选取沉香中油性(树脂)足、体质重而性糯的木材条块,削去其含油少而色淡的部分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沉香"条。
形状
多呈长方形之条状或块状,外表绿褐色(绿油伽喃香)或紫黑色(紫油伽喃香),油润光滑,很少夹有杂质。锯开后,断面黑褐色或紫黑色,油性重。用刀刮屑,能捻捏成丸。香气浓郁,味苦微辛。
产于印度、马来西亚等地。我国海南岛亦产。
伽喃香商品,按形色、品质而分绿油、紫袖、黑油、青丝、金丝及伽喃角等规格。其中以绿油伽喃香和紫油伽喃香品质最优。
性味
辛甘,温。
①《本草汇言》:"味辛辣,气温,无毒。"
②《粤海香语》:"味辛而气甜。"
功能主治
理气,止痛,通窍。治胸闷不舒,气滞疼痛,风痰闭塞。功胜沉香。
①《本草汇言》:"与沉香同。性气较沉香润缓。能缩二便。"
②《药性考》:"下气辟恶,风痰闭塞,通窍醒神。"
③《纲目拾遗》:"固脾保肾。入汤剂,能闭精固气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锉末或磨汁,3~5分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光杆琼
- 关公须
- 浮小麦
- 枸橘叶
- 匐地龙
- 复羽叶栾树
- 广东耳草
- 黄杞皮
- 黄背草苗
- 复叶耳蕨
- 花南星
- 胆南星
- 斑鸠菊
- 芦花
- 菊芋
- 红背叶
- 玉带根
- 鹅内金
- 翼首草
- 芫花根
- 菖蒲叶
- 羊红膻
- 石菖蒲
- 猪蹄
- 椎连栎
- 洋金花
- 茴香茎叶
- 石豇豆
- 梓实
- 华南胡椒
- 栀子花根
- 羊踯躅根
- 水梨藤
- 盐酸树
- 玉屑
- 野猪头骨
- 蟾头
- 盐胆水
- 九倒生
- 盐麸子根
- 华泽兰
- 玉珊瑚根
- 合萌根
- 禹粮土
- 水棘针
- 猪毛菜
- 化香树叶
- 虫蚁菜
- 石防风
- 羊脂
- 羊肺
- 硬飘拂草
- 豪猪肚
- 羊角桃
- 秧青
- 野灯草
- 七叶子
- 沙枣
- 蝴蝶草根
- 还阳草根
- 石吊兰
- 芫青
- 虎爪
- 一把伞
- 沙蓬
- 木槿叶
- 野丁香
- 金毛七
- 番薯
- 浙江过路黄
- 杨梅核仁
- 蟾酥
- 蛇鲻
- 水白蜡
- 哉果
- 绵阳岩白菜
- 狐狸尾
- 山核桃皮
- 淡味当药
- 黄颡鱼涎
- 鳝鱼
- 白梅花
- 八爪金龙
- 杜仲藤
- 滇池海棠
- 滇海水仙花
- 独花兰
- 黑种草
- 芙蓉叶
- 肉连环
- 鼬瓣花根
- 滇竹根七
- 独叶一枝花
- 毛柴胡
- 金精石
- 白檀根
- 毒蛆草
- 独叶山兰
- 黄花地桃花
- 黄花小二仙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