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梅核仁
《中华本草》:杨梅核仁
拼音注音
Yánɡ Méi Hé Rén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《本草纲目》:取杨梅仁法,以柿漆拌核暴之,则自裂出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rica rubra (Lour.) Sieb.et Zucc.[Mosella rubra Lour.]采收和储藏:食用杨梅果实时,留下核仁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可达12m,树冠球形。单叶互生;叶片长椭圆或倒披针形,革质,长8-13cm,上部狭窄,先端稍钝,基部狭楔形,全缘,或先端有少数钝锯齿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色稍淡,平滑无毛,有金黄色腺体。花雌雄异株;雄花序常数条丛生于叶腋,圆柱形,长约3cm,黄红色;雄花具1苞,卵形,先端尖锐,小苞2-4片,卵形,雄蕊5-6枚;雌花序为卵状长椭圆形,长约1.5cm,常单生于叶腋;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,子房卵形,花柱极短。有2枚细长柱头。核果球形,径约1.8cm,外果皮暗红色,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,内果皮坚硬,径约9mm,内含无胚乳的种子1枚。花期4月。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丘陵向阳山坡或山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药理作用
杨梅核仁提取液对胃癌(803,823)细胞,在体外培养条件下,具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作用。
性味
辛;苦;性微温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敛疮。主脚气;牙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烧灰,敷。
注意
《本草求原》:“治脚气,须多食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杨梅核仁
拼音注音
Yánɡ Méi Hé Rén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杨梅"条。
功能主治
治脚气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榕树果
- 泡桐果
- 无名木皮
- 小叶买麻藤
- 山白龙
- 枫香脂
- 桑瘿
- 麝香壳
- 山甜茶
- 雷公藤
- 大葫芦
- 山刺梨
- 河豚子
- 沙枣花
- 五爪风
- 三匹叶
- 土人参
- 薄雪草
- 龙牙草根
- 马尾伸筋草
- 大枣
- 爵床
- 绿茎槲寄生
- 刺盖草
- 黄背草苗
- 金环蛇
- 荆芥
- 金线草根
- 破布叶
- 冰糖
- 茸草
- 苣荬菜花
- 白背青荚叶
- 鸡爪花
- 倒地铃
- 石刁柏
- 红毛毡
- 地涩涩
- 漆大姑根
- 索骨丹
- 甜瓜花
- 螃蟹七
- 樟木钻
- 毒鱼藤
- 大毛红花
- 柯蒲木
- 黄柏
- 鳢鱼
- 吴茱萸
- 糙叶树
- 黄裙竹荪
- 桂花枝
- 滇山茶
- 朱兰
- 小礼花种子
- 闹羊花
- 菊三七
- 隔山香
- 龙爪菜
- 甘土
- 中华里白
- 剑皮树菌
- 黄葵
- 三翅铁角蕨
- 雉
- 鲟鱼
- 洋金花
- 还亮草
- 竹节海棠
- 铜牛皮
- 鸢根
- 山一笼鸡
- 小叶眼树莲
- 石芥菜
- 芦花
- 红背叶
- 蜂糖罐
- 豆瓣绿
- 杨梅核仁
- 川桂皮
- 台湾牛奶菜
- 猩猩木
- 戟叶瓦韦
- 刺楸
- 鸡嗉子根
- 金挖耳根
- 金耳环
- 黄龙藤
- 鸡蹼
- 蕨萁
- 冷饭果
- 蚕茧草
- 雪茶
- 金腰
- 绿结鸡骨
- 出山虎
- 可爱花
- 鹿茸
- 穿破石
- 黄桷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