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土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甘土
拼音注音
Gān Tǔ
别名
白单、白墡、丹道、土精
英文名
Montmorillonite
出处
出自《本草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粘土岩膨润土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ntmorillonite
原形态
膨润土为以蒙脱石为主要组分的粘土。蒙脱石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。常呈隐晶质土状块体,有时为小鳞片状、球粒状。白色,或为浅灰、浅红、浅绿等色。条痕白色。土状光泽。肉眼见不到其一组完全解理。硬度1-2。块体柔软、有滑感。相对密度2-2.7。加水膨胀,体积可增大几倍,并变成糊状物。具很强的吸附力和离子交换能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凝灰岩或其他火山岩在碱性水的作用下蚀变而成。资源分布:主产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浙江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土块状,白色或灰色,有的因含杂质而染成浅粉红色。不透明;土状光泽。硬度低,指甲可刻划成痕。具强吸水性,舐之有吸力。置水中即膨胀,继而崩散成细粒或粉。具滑腻感。微有土腥气,味淡。以色白、具滑腻感、吸水力强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:薄片中无色、微带浅绿色。微晶质、隐晶质蒙脱石往往均匀分布着微粒状其他粘土质矿物,如石英、岩屑粉等矿物,粒径一般在0.001mm以下。微晶质蒙脱石往往似叶脉状、网状分布于岩石中,局部尚见到斑块状、鳞片状;鳞片状粒径在0.002mm。[br]蒙脱石含量70%-80%。其他粘土质矿物:隐晶石英、微晶石英、水云母及其他微晶矿物含量30%-20%。
化学成分
蒙脱石为(Al,Si)4O10(OH)2·nH2O。漂白土化学组成与高岭土(Kaolinite)相近,即近似于Al2O3·2SiO2·2H2O。另有认为是x[9SiO2·6(Mg,Fe2+,Ca)O·12H2O]+y[9SiO2·2(Al,Fe3+)2O3·12H2O]。总之,甘土主要成分是水化硅酸铝及少量钙、镁和亚铁。
性味
无毒
归经
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食物或菌类中毒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温开水调匀,饮服300-500ml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拾遗》:生草叶诸菌毒。热汤末和服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甘土
拼音注音
Gān Tǔ
别名
白单、白墡《石药尔雅》),膨润土(《黑龙江中药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硅酸盐类矿物蒙脱土、漂白土或其混合物。
原形态
①蒙脱土
呈土状。白色、灰绿色或粉红色。有滑腻感。吸水性强,体积能随吸水而胀大,但在加热后又可失去所吸之水分。系凝灰岩或其他火山岩在碱性水的作用下蚀变而成。
②漂白土
呈分散状,具油腻感。颜色由浅灰、绿灰至近黑色。入水中即成粉末。
性味
《本草拾遗》:"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本草拾遗》:"主草叶诸菌毒。热汤末和服之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草本三角枫
- 山稔根
- 皋芦
- 鱼脑石
- 茶子木花
- 樟树根
- 鸡骨香
- 山楂根
- 鹤顶兰
- 梧桐
- 豺皮樟根
- 挖耳子草
- 桑柴灰
- 绿结鸡骨
- 红果参
- 黄精叶钩吻
- 红背叶
- 黑面叶
- 八仙草
- 八楞麻
- 虎肉
- 长松
- 长前胡
- 水毛花
- 虫实
- 壶卢秧
- 翡翠
- 蒿枝七
- 小万年草
- 山红稗
- 石斛
- 姜炭
- 马刀
- 蛇不见
- 鹅肉
- 针刺铁仔
- 黑心姜
- 鳝鱼骨
- 红骨参
- 木竹子
- 天文草
- 榔榆茎叶
- 牛嗓管
- 火棘
- 牛耳散血草
- 石串莲
- 檀香油
- 女金芦
- 白叶火草
- 榼藤子
- 山杨柳
- 白花菜子
- 南方红豆杉
- 瓦松
- 诃子叶
- 柴胡叶链荚豆
- 毛青杠
- 大苦溜溜
- 大叶千里光
- 杜鹃
- 木瓜根
- 大黄蜂子
- 辽东栎皮
- 石床
- 天仙果
- 豆麻
- 吊岩风
- 鹊
- 老虎须
- 椿叶
- 炙甘草
- 绣线菊子
- 紫苏梗
- 冬葵果
- 红沙
- 垂珠花
- 蝼蛄虾
- 矮柳穿鱼
- 山楂木
- 文冠果
- 向日葵叶
- 老虎耳根
- 水线草
- 小白鱼
- 山玉兰
- 黑阳参
- 红芋
- 羊屎条花
- 豌豆七
- 香叶
- 干蕨鸡
- 石上柏
- 苞蔷薇根
- 鲨鱼油
- 淫羊藿
- 白刺
- 倒卵叶五加
- 田葱
- 橘核
- 飞龙掌血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