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线草
《*辞典》:水线草
拼音注音
Shuǐ Xiàn Cǎo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水线草,又名:伞房花耳草。
一年生、披散、纤弱草本,高15~50厘米,秃净或被粉状微毛。茎多分枝,无毛或疏被细柔毛。叶对生,无柄或具短柄;叶片线状披针形,或线形,长1.5~3厘米,宽1.5~3.5毫米,边缘粗糙,常向背面卷曲;托叶小,膜质,合生成鞘状,长1~1.5毫米,截头,顶端具短刺毛。花序腋生,多为2~5朵排列成伞房花序,稀有单生;花序柄线状,长0.6~2厘米;花萼广卵圆形,长约2.5毫米,先端4齿裂,外被细柔毛;花冠漏斗状,白色或淡红色,长2.5毫米,裂片4;雄蕊4;子房2室,花柱线状,略伸出,柱头2裂。蒴果圆球形,径约2.5毫米,顶端平截,室背开裂,萼宿存。种子细小,多数。花期7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本品在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作白花蛇舌草使用,参见"白花蛇舌草"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路旁、溪边、旷地、园圃。分布我国东南、西南各地。
化学成分
含三萜成分(熊果酸、齐墩果酸)、甾醇(β-谷甾醇、Y-谷甾醇、豆甾醇)、内酯、酚性成分、黄酮类,脂肪酸(硬脂酸、棕榈酸、油酸、亚麻酸)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疟疾,肠痈,肿毒,烫伤。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洗无名肿毒。"
②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"治高热,疟疾,癌肿,阑尾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疟疾:水线草、常山、马鞭草各二钱。混合煎服。(《中国药植志》)
②治烫伤:水线草煎洗。(《中国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楂核
- 榄仁树皮
- 岗梅
- 冷地卫矛
- 水红木叶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猫耳朵草
- 鸡屎藤
- 瓶耳小草
- 帕梯
- 鲛鱼胆
- 陈冬菜卤汁
- 芦荟叶
- 郎伞木
- 桂树根
- 盒子草
- 金毛七
- 半边藕
- 芦荟花
- 鲫鱼胆
- 粘毛黄花菍
- 大苦草
- 红叶藤
- 铁扇子
- 凤仙花
- 胃友果
- 葛叶
- 假刺藤
- 大过山龙
- 海决明
- 朝鲜当归
- 费菜
- 赤地榆
- 化香树叶
- 矩圆石韦
- 红皮
- 灰钉
- 白鸭肉
- 粤万年青
- 虫牙药
- 柑皮
- 铁脚威灵仙叶
- 山丹花
- 乌药叶
- 山桂花
- 梓叶
- 竹叶莲
- 荠菜
- 蜗牛
- 紫云英子
- 量天尺
- 楮皮间白汁
- 儿茶
- 刺齿凤尾蕨
- 石楠
- 蓖麻子
- 小黑牛
- 铁草鞋
- 玄精石
- 环纹苦乳菇
- 芨芨草
- 匙羹藤
- 角翅卫矛果
- 虎掌草
- 七里香
- 美人蕉根
- 鲨鱼心
- 红帽顶
- 猪脬
- 辣蓼草
- 万丈深
- 葛上亭长
- 香血藤
- 川党参
- 华泽兰
- 角盘兰
- 四大天王
- 肾经草
- 琉璃枝
- 猴骨
- 鸡肠狼毒
- 花皮胶藤
- 带鱼
- 紫铜矿
- 松萝
- 台湾榕
- 铜棒锤
- 鹅绒藤
- 裂叶秋海棠
- 三消草
- 荚蒾子
- 使君子根
- 麦撇花藤
- 乌蔹莓
- 萆薢
- 粳谷奴
- 马牙七
- 丝瓜花
- 簕欓
- 蜣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