楮皮间白汁
《中华本草》:楮皮间白汁
拼音注音
Chǔ Pí Jiān Bái Zhī
别名
五金胶漆、楮树白汁、构胶、楮树汁、楮树浆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构树茎皮部的乳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oussonetia papyrifera(L.) Vent.[Marus papyrifera L.]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割开树皮,流出乳汁开后取下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达14-16m。有乳汁。小枝粗壮,密生绒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.5-10cm,密被柔毛;叶片膜质或纸质,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,长5.5-15(-20)cm,宽4-10(-15)cm,不分裂或3-5裂,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略偏斜,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,上面深绿色,被粗伏毛,下面灰绿色,密被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为葇荑花序,直径l-1.5cm,总花梗长l-1.5cm;雄花具短柄,有2-3小苞片,花被4裂,基部合生,雄蕊4;雌花苞片棒状,被毛,花被管状,雌蕊散生于苞片间,花柱细长,线形,被短毛,具粘性。聚花果肉质,呈球形,直径约2cm,成熟时橙红色。花期4-7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缘或村寨道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性平
功能主治
利水;杀虫解毒。主水肿;疥癣;虫咬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冲服。外用:适量,涂。
复方
①治天行后两胁胀满、水肿: 彀枝汁服。 (《近效方》)②治小儿癣久不瘥: 楮树白汁涂之。 (《圣惠方》)[临床报道] 治疗红苔癣。用小刀割破彀树皮3~4分深,俟破口流出白稠汁,即取汁涂于患处。每日1~2次,15次为一疗程。治疗9例,痊愈4例,观察1未见复发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疗癣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敷蛇、虫、蜂、蝎、犬咬。3.《本草汇言》:利水消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楮皮间白汁
拼音注音
Chǔ Pí Jiān Bái Zhī
别名
谷枝汁(《近效方》),谷树汁、五金胶漆(《日华子本草》),构胶、楮树汁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构树茎皮部的乳汁。
性味
《本草汇言》:"味甘,气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水肿,癣疾。
①《别录》:"疗癣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敷蛇、虫、蜂、蝎、犬咬。"
③《本草汇言》:"利水消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取汁。外用:取汁涂。
复方
①治天行后两胁胀满、水肿:谷枝汁服。(《近效方》)
②治小儿癣久不瘥:楮树白汁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临床应用
[b]治疗红苔癣:[/b]用小刀割破谷树皮3~4分深,俟破口流出白稠汁,即取汁涂于患处。每日1~2次,15次为一疗程。治疗9例,痊愈4例,观察1年未见复发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苍耳根
- 茅膏菜
- 刺黄芩
- 粗叶耳草
- 云南小草蔻
- 维特他
- 野葱
- 莲须
- 红芪
- 灯笼果
- 茶子饼
- 蚕砂
- 显子草
- 白兰花
- 喜树果
- 火头根
- 贝母兰
- 细叶防风
- 野靛青
- 露水草
- 小雪人参
- 碧桃干
- 田麻
- 栲栗叶
- 土千年健叶
- 裂叶秋海棠
- 野菱根
- 骨螺
- 金兰
- 褐云玛瑙螺
- 阿育魏实
- 花红叶
- 白残花
- 蚶
- 水半夏
- 肋柱花
- 榛蘑
- 狼杷草
- 曼陀罗叶
- 雕骨
- 山胡椒根
- 艾叶
- 厚皮树皮
- 小果白刺
- 接骨草
- 桉树果
- 小谷精草
- 鹊豆
- 滇丹参
- 蹋菜
- 桂皮紫萁
- 披散糖荠
- 紫茎棱子芹
- 睡菜
- 灰毛婆婆纳
- 白冷草
- 藏鮡胆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大发表
- 山莲藕
- 云支花
- 小地扭
- 岩胡椒
- 野大豆藤
- 大叶白头翁
- 桐皮
- 一枝香
- 田野卷耳
- 荷苞花根
- 粗榧子
- 臭黄荆叶
- 扶栘木皮
- 野芭蕉
- 石芫茜
- 海螺
- 白苣
- 山里红
- 漆大姑根
- 中华剑蕨
- 盾果草
- 飞龙掌血
- 虎咬癀
- 赤芍
- 凉三七
- 漏斗瓶蕨
- 大荃麻
- 鸡内金
- 狗脚草根
- 毛果珍珠茅
- 山百足
- 铁箍散
- 马槟榔
- 山小橘
- 铁浆
- 补骨脂
- 催乳藤
- 中间骨牌蕨
- 烧伤藤
- 假荔枝根
- 小赤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