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姜皮
《中华本草》:生姜皮
拼音注音
Shēnɡ Jiānɡ Pí
别名
姜皮、生姜衣
英文名
Ginger peel
出处
出自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根茎外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ingiber officinale Rosc.采收和储藏:秋季挖取姜的根茎,洗净,用竹刀刮取外层栓皮,晒干。
原形态
姜,多年生草本,高50-80cm。根茎肥厚,断面黄白色,有浓厚的辛辣气味。叶互生,排成2列,无柄,几抱茎;叶舌长2-4mm;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长15-30cm,宽1.5-2.2cm,先端渐尖,基部狭,叶革鞘状抱茎,无毛。花葶自根茎中抽出,长15-25cm;穗状花序椭圆形,长4-5cm;苞片卵形,长约2.5cm,淡绿色,边缘淡黄色,先端有小尖头;花萼管长约1cm,具3短尖齿;花冠黄绿色,管长2-2.5cm,裂片3,披针形,长不及2cm,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开,较花冠裂片短,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,两侧裂片卵形,黄绿色,具紫色边缘;雄蕊1,暗紫色,花药长约9m,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;子房3室,无毛,花柱1,柱头近球形。蒴果。种子多数,黑色。花期8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中部、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广为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呈卷缩不整齐的碎片,灰黄色,有细皱纹,有的具波状环节痕迹,内表面可见黄色油点。质软。有特殊香气,味辣。
性味
味辛;性凉
归经
脾;肺经
功能主治
行水消肿。主水肿初起,小便不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6g。
复方
①治头面虚浮,四肢肿满,心腹膨胀,上气促急,腹胁如鼓,绕脐胀闷,有妨饮食,上攻下疰,来去不定,举动喘乏:五加皮、地骨皮、生姜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等分。上为粗末。每服三钱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滓稍热服之,不拘时候。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。(《局方》五皮散)②治偏风:生姜皮,作屑末,和酒服。(《食疗本草》)
各家论述
1.《医林纂要》:姜皮辛寒,凡皮,多反本性,故寒。以皮达皮,辛则能行,故治水浮肿,去皮肤之风热。姜发汗,则姜皮止汗,且微寒也。2.《江苏植药志》:外用于脓肿创伤,皮肤癣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南瓜瓤
- 黄耆茎叶
- 疏叶香根芹
- 石凤丹
- 石寄生
- 小悬钩子
- 小旋鸡尾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常春藤子
- 黄心果
- 尾叶山柑
- 夜关门
- 榧枝叶
- 大活
- 山腊梅
- 巴茅根
- 药王茶
- 观音苋根
- 羊哀
- 白薯莨
- 羊角拗
- 宿苞豆
- 白藨
- 沙糖根
- 纤毛婆婆纳
- 油桐
- 兰草
- 水丁香
- 红五加
- 白蔹子
- 中华蹄盖蕨
- 云南五叶参
- 黄荆沥
- 摇钱树根
- 显脉香茶菜
- 偏叶白齿藓
- 光慈姑
- 冬葵叶
- 白藤
- 瓜子金
- 石蛇
- 桃花
- 獭肝
- 瓠子
- 兔耳风
- 大果榆
- 旋覆花
- 威灵仙叶
- 溪荪
- 颠茄草
- 红椽木子
- 小万年草
- 沙枣花
- 东北埃蕾
- 土附子
- 老鸦糊
- 菟丝
- 厚叶旋蒴苣苔
- 华南实蕨
- 菜子七
- 云实根
- 土千年健叶
- 黄脚鸡
- 狭叶竹节参
- 环纹苦乳菇
- 山稗子
- 九子连环草
- 水蜈蚣
- 毛竹
- 荷莲豆草
- 山黄杨子
- 稗米
- 熊胆
- 红厚壳
- 丁香蓼根
- 榆蘑
- 番薯藤
- 烟油
- 丢了棒
- 小倒钩藤
- 红升麻根
- 生等[藏药名]
- 水苦荬
- 红毛草
- 太白菊
- 西南水芹
- 对生耳蕨
- 大叶南苏
- 山水芹菜
- 木芙蓉根
- 桑叶
- 大风子
- 小距紫堇
- 蜡梅花
- 复生草
- 打虫果
- 水獭肝
- 扶桑金星蕨
- 锡
- 猕猴梨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