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糖根
《中华本草》:沙糖根
拼音注音
Shā Tánɡ Gēn
别名
荞花黄连、节节乌、黑节草、中参、小伸筋草、接骨丹、梵兰花、小兰花、土红参、小头凉喉草、头花耳草、聚花藤
英文名
wood or root of Pedunculate Acronychia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小头凉喉茶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dyotis capitellata Wall. Ex G. Don [Oldenlandia capitellata (Wall.ex G. Don) O.Kuntae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小头凉喉茶,亚灌木状攀援藤本,长1-3m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3-5mm;托叶长3-4mm;叶片膜质,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6-10cm,宽1.5-3cm,先端尖,基部圆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棕色,叶脉3-5对。头状聚伞花序,顶生或腋生;花淡绿色。蒴果小。种子多数,很小。花,果期3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野疏林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性味
淡;温
归经
肝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散寒通络;养血;截疟。主疟疾;外感风寒;妇女月经不调;产后乳汁不通;干咳;漆疮;骨折伤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6-15g,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沙糖根
拼音注音
Shā Tánɡ Gēn
别名
荞花黄连、小兰花、小红参
来源
茜草科沙糖根Hedyotis capitellata Wall. ex G. Don[Oldenlandia capitellata (Wall. ex G. Don)O. Ktunze]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淡,温。
功能主治
散寒通络,养血截疟。主治感冒,疟疾;外用治骨折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沙糖根
拼音注音
Shā Tánɡ Gēn
别名
荞花黄连、节节乌、黑节草、中参、小伸筋草、接骨丹、梵兰花、小兰花、土红参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茜草科植物小头凉喉茶的全株。夏、秋采,洗净切碎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亚灌木状攀援藤本,高达1~3米。单叶对生,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6~10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尖,基部圆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棕色,膜质,叶脉3~5对;叶柄长3~5毫米;托叶长3~4毫米。头状聚伞花序,顶生或腋生;花淡绿色。蒴果小。种子多数,很小。花、果期3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疏林灌木丛中。
性味
淡,温。
功能主治
散寒通络,养血,截疟。
复方
①治疟疾,感冒:沙糖根全株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
②治骨折:鲜沙糖根配伍捣烂包患处。
③治气血亏损:沙糖根的根二钱,泡酒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八月札
- 麻腐
- 燕窠土
- 山鸡腿
- 四轮草
- 白山苔
- 冬珊瑚
- 山苦菜
- 山韭菜
- 海莲果
- 山黄麻叶
- 盐麸根白皮
- 水蛇
- 塔黄
- 盐麸树白皮
- 山荔枝果
- 红茎黄芩
- 珊瑚草花
- 绿段草
- 烟油
- 缘桑螺
- 腺花香茶菜
- 水香柴
- 黄茄花
- 鹿齿
- 水藁本
- 山螃蟹
- 千脚虫
- 沙棘
- 山慈姑
- 柏脂
- 白千层叶
- 伴蛇莲
- 曼陀茄根
- 扇蕨
- 算盘子根
- 碎米蕨
- 三分三
- 益智
- 神香草
- 扁藤叶
- 苏木
- 肾炎草
- 眼子菜
- 榆耳
- 苏铁蕨
- 缘毛筋骨草
- 荔枝藤
- 芸薹子油
- 碎米荠
- 南沙参
- 硬皮马勃
- 匐地风毛菊
- 粟米泔汁
- 砂茴香
- 山白果根
- 扭子菜
- 白侧耳
- 桂子
- 白云瓜梗
- 硬皮褐层孔菌
- 三叶委陵菜根
- 桃茎白皮
- 山茱萸
- 三匹箭
- 胜红蓟
- 白蘑
- 清香桂
- 红蒿枝
- 白石英
- 狮子尾
- 丽江青木香
- 土色牛肝菌
- 白婆婆纳
- 东当归
- 四季海棠
- 秋海棠
- 半拉子
- 秋海棠茎叶
- 算盘子叶
- 獾骨
- 胡枝子
- 山乌龟
- 蛇含
- 七叶子
- 七叶一枝花
- 半截叶
- 玳瑁肉
- 崇澍蕨
- 黄断肠草
- 少花柏拉木
- 结根草莓
- 鸡子白
- 白猪栗
- 冰凉花
- 半支莲
- 密花草
- 东野菰
- 白石花
- 茉莉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