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铁树叶
《中华本草》:山铁树叶
拼音注音
Shān Tiě Shù Yè
别名
剑叶木、乌猿蔗
英文名
Leaf of Cambodia Dracaena
出处
出自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舌兰科植物小花龙血树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.[Pleomele cambodiana(Gagnep.)Merr.et Chun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切碎,鲜或晒干。
原形态
山铁树,常绿灌木。高3.5-4m。叶簇生于分枝顶部;无柄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30-50cm,宽1.2-4cm,先端长渐尖,具锐尖头,基部抱茎;中脉不明显。圆锥花序长达2m,有极多分枝;花黄色,长约8mm,通常3-5(-10)朵簇生于花序分枝的每一节上;有极短花梗;花被管短,裂片披针形,长约6mm;雄蕊6,短于花被;子房椭圆形,长约3.5mm,花柱长3mm。浆果球形,具种子1颗,或三棱状卵形而有3颗种子。花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中或栽于庭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折曲,边缘向背面反卷,上部常纵裂开,展平后呈细长条形或剑形,长30-90cm,宽1.5-5cm。两面黄棕色或棕绿色,半革质,中脉稍厚,不突起,密被纵条纹,先端细尾尖,下部略变窄而基部抱茎,全缘。质韧,不易折断。气微,味辛、微麻。
性味
甘;淡;凉
功能主治
散瘀止血;止咳平喘。主咯血;咳血;吐血;衄血;尿血;便血;崩漏;跌打损伤;哮喘;痢疾;小儿疳积。
用法用量
内服;煎汤,30-60g,鲜者30-15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广西中草药》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山铁树叶
拼音注音
Shān Tiě Shù Yè
别名
剑叶木、乌猿蔗
出处
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龙舌兰科植物山铁树的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。叶互生,聚生于茎顶;叶片披针形,革质;无叶柄。花两性,成顶生的圆锥花序;小花具细弱的花柄,基部有膜质小苞片3枚;花冠管状,裂片6;雄蕊6,花丝丝状,花药背着;子房3室。浆果球形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栽培或野生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味甘淡,性平,无毒。
功能主治
止血。治咳血、吐血、衄血,大小便出血,哮喘,痢疾,小儿疳疾,跌打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(鲜者1~5两)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复方
①治大小便出血:鲜山铁树叶五两。煎汤,白糖调服。
②治咳血、吐血、衄血:山铁树五两,龙芽草、白茅根各二两。水煎,日分二次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贯众
- 苘实
- 木荷
- 小青藤
- 夏腊梅
- 梨叶
- 水鳖
- 山花生
- 白透骨消
- 川山橙根
- 对叶四块瓦
- 土木贼
- 壶卢秧
- 滇地黄连
- 佛杜树
- 柿蒂
- 沙松果
- 小礼花种子
- 羊齿天冬
- 帕梯果
- 显脉罗伞
- 扭鞘香茅
- 楸木皮
- 对叶草
- 辣椒
- 天麻茎叶
- 细沙虫草
- 猕猴梨
- 水朝阳花
- 水木草
- 凌霄
- 大乌泡
- 棕叶七
- 乌饭树
- 大果卫矛
- 沙七
- 柿皮
- 扶芳藤
- 枫荷梨
- 石桢楠根
- 厚叶川木香
- 水葱
- 玉簪叶
- 海带根
- 诃子核
- 木绣球茎
- 大风子油
- 蘘荷
- 小通草
- 云母石
- 茄子
- 丝棉木叶
- 细叶泥炭藓
- 千针万线草
- 一碗泡
- 水禾麻
- 营实
- 普贤菜
- 蓝桉
- 蓝猪耳
- 蜻蜓兰
- 海桐皮
- 红簕钩
- 小丁香
- 杧果
- 川桐皮
- 小五彩苏
- 掉毛草
- 藏紫菀
- 树萝卜
- 凉喉茶
- 榠樝
- 合子草
- 水龙
- 熟地黄
- 水胡满
- 川滇大黄土
- 胡杨
- 扇叶阴地蕨
- 云香草
- 土人参叶
- 观音茶
- 山油柑果实
- 大种鹅儿肠
- 裂蹄
- 水狗子
- 四方盒子草
- 山黄瓜
- 甘草头
- 锈毛白枪杆
- 水龙胆草根
- 红叶树
- 山油麻
- 连翘根
- 水金凤
- 蜜蜡
- 昏鸡头
- 凤凰毛
- 大种半边莲
- 绣线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