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土子
《中华本草》:红土子
拼音注音
Hónɡ Tǔ Zǐ
别名
红土子草、红清酒缸、过路清、蚍子草、路边青。
英文名
Herb of Szechwan Podocarpium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docar pium pldocarpum (DC.)Yang et Huang var .szechuenense (Craib)Yang et Huang [Desmodium szechuenense(Craib)A.K.Schind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了采收全草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四川长柄山蚂蝗 小灌木,高约1m。叶柄有疏毛;托叶狭技针形,先端急尖;三出复叶,顶生小叶披针形,长4.5-7cm,宽l-1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楔形,侧生小叶较小,上面无毛,下面叶脉疏生长毛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;苞片似托叶,花时脱落;花萼宽钟状,萼齿三角形,下唇3齿不明显,疏生长毛;花冠紫色,长约5mm,旗瓣与翼瓣近等长,龙骨瓣稍短;雄蕊10,单体。荚果有2荚节,半倒卵状三角形,长6-8mm,宽约5mm,疏生短柔毛。花期8-9月,果期 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400m的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桂圆柱形,直径1-1.5cm,具纵棱,表面被柔毛或无柔毛。可见三出复叶,小叶片狭披针形,顶生小叶较大,长4.5-7cm,宽1-1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楔形,边缘微带波状,表面枯绿色,下表面有疏毛茸。有时可见花序或荚果,荚果长约1.4cm,宽约5mm,背部弯曲,有2节,节深凹达腹缝线,表面具被带钩的小毛。气微,具豆腥气。
性味
苦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截疟。主潮热;疟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打烂和面蒸饼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:治疟。打烂,面粉调,蒸饼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红土子
拼音注音
Hónɡ Tǔ Zǐ
别名
比子草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红土子草、红清酒缸、过路清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全草。
原形态
小灌木。茎高40~90厘米;直径约2.5厘米,和分枝同具棱角,被紧贴着的短柔毛,后变无毛。3出复叶,小叶狭披针形,顶端者长4.2~6.8厘米,阔1~1.3厘米,侧生者较小,先端急尖,边缘微带波状,上面几无毛,下面脉上疏被短柔毛;叶柄长1~2.5厘米;托叶披针状钻形,脱落,长6~10毫米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长达26厘米;苞片似托叶,脱落;花梗长2~3毫米。花紫红色,长约5毫米;萼长约2毫米,浅裂;花冠蝶形,旗瓣圆形,先端微凹,翼瓣贴生于龙骨瓣上;雄蕊10;子房线形,几无毛。荚果长约2厘米,通常具2节,背部弯,节深裂达腹缝线,上面截形,基部楔形,果柄长3毫米。花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地上。分布四川、湖北、贵州、陕西、云南等地。
功能主治
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:"治疟。打烂,面粉调,蒸饼服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豌豆
- 小黑药
- 铅丹
- 玫瑰茄
- 棕竹根
- 云南红豆蔻
- 楮树根
- 牛巴嘴
- 苒苒草
- 水木草
- 鬼臼
- 阴香叶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水苏
- 蓖麻根
- 铅灰
- 赤阳子
- 银老梅
- 石螃蟹
- 凤冠草
- 挖耳草根
- 驴耳风毛菊
- 水榆果
- 鱼狗
- 牛齿
- 长白楤木
- 野芫荽
- 香橼根
- 荷梗
- 蛇葡萄
- 芭蕉根
- 和合草
- 石蝴蝶
- 黄芩子
- 多裂委陵菜
- 灯心草根
- 小花青藤
- 黄槿
- 大地棕根
- 石蚕
- 异株百里香
- 银木荷皮
- 硬骨凌霄
- 樟梨子
- 黄麻灰
- 常春卫矛
- 粗叶卷柏
- 疔毒草
- 虾蟆皮
- 酸水草
- 多花筋骨草
- 天竺黄
- 棱子芹根
- 大过山龙
- 定草根
- 水紫菀
- 泡桐根
- 羊脑
- 龙眼肉
- 刀豆壳
- 三尖杉
- 白杨树
- 仙人掌
- 木菠萝
- 李根皮
- 鬼灯笼
- 赤雹
- 瑞香根
- 华南紫萁
- 葛谷
- 高山唐松草
- 山龙眼
- 凫肉
- 芭茅果
- 矮脚苦蒿
- 短萼蜂斗草
- 止血丹
- 长叶水麻
- 海雹菜
- 花叶矮沱沱
- 蒲圻贝母
- 蚕豆花
- 了哥王
- 青葙花
- 长梗排草
- 悬钩根
- 滇五味
- 芦笋
- 东北红豆杉
- 大瓦韦膜叶星蕨
- 杜茎山
- 白叶花柴
- 鹅肉
- 宽瓣红景天
- 芡实
- 紫桔梗
- 蟾舌
- 杨枸花
- 宽卵叶山蚂蝗
- 刺盖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