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香叶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阴香叶
拼音注音
Yīn Xiānɡ Yè
英文名
Leaf of Burmann Cinnamon
出处
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阴香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namomum burmannii(C.G.et Th.Ness)Bl.[Lourus burmannii C.G.et Th.Nees;Cinnamomum chinense Bl.;C.hainanense Nakai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叶,晒干。
原形态
阴香,常绿乔木,高达20m。小枝赤褐色,无毛。叶近于对生或散生,革质,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6-10cm,宽2-4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楔形至近圆形,全缘;上面绿色,有光泽,下面粉绿色,两面均无毛,具离基3出脉,脉腋内无隆起的腺体;叶柄长8-12mm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小,绿白色,花被6,基部略合生,长4-5mm,两面均被柔毛;能育雄蕊9,排成3轮,外面2轮花药内向,第3轮花药外向,花药均为卵形,4室,瓣裂,花丝短,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;雌蕊1,子房上位,1室,1胚珠,花柱细,柱头小。浆果核果状,卵形,长不及1cm,直径约5mm,基部具肥厚杯状的宿存花被,其先端具6截形短裂片。花期3-4月。果期4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、密林、灌木丛中或溪边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。
化学成分
叶含挥发油0.2%-0.3%,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(eugenol)和芳樟醇(citronellol)。云南地区的阴香,鲜叶含挥发油0.4%-0.6%,其成分为柠檬醛(citral),甲基庚烯酮(methyl-heptenone),香茅醇(citronellol),芳樟醇,黄樟醚(safrole),丁香油酚,樟烯(camphene)及二戊烯(dipentene)等。
性味
辛;微甘;性温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止泻;止血。主皮肤痒疹;风湿痹痛;泄泻;痢疾腹痛;寒结肿毒及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能发散。2、《岭南采药录》:煎水,妇人洗头,能祛风;洗身,能消散皮肤风热。3、《陆川本草》:祛风湿,止泻。治寒湿腹泻,腹痛痢疾,风湿骨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阴香叶
拼音注音
Yīn Xiānɡ Yè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阴香的叶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阴香皮"条。
化学成分
含丁香油酚,芳樟醇等挥发油。
性味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辛。"
②《陆川本草》:"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治风湿骨痛,寒湿泻痢,腹痛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能发散。"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煎水,妇人洗头,能祛风;洗身,能消散皮肤风热。"
③《陆川本草》:"祛风湿,止泻。治寒湿腹泻,腹痛痢疾,风湿骨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锁阳
- 功劳木
- 粟糖
- 穗花蛇菰
- 杠香藤
- 白头翁
- 报春花
- 砧草
- 树火麻
- 川素馨
- 狗宝
- 竹兰草
- 水火麻
- 瓜馥木
- 抓地龙
- 蒒实
- 小接筋草
- 沙地柏
- 野兔毛
- 柽柳花
- 苏铁果
- 滚山虫
- 圆叶白杨树
- 赛葵
- 碱花
- 牛羊草结
- 小血光藤
- 檵花叶
- 木槿皮
- 四大天王
- 华东膜蕨
- 酸不溜
- 鹅内金
- 华南胡椒
- 蓬子菜
- 麻叶荨麻
- 鹅
- 八角金盘
- 中亚天仙子
- 血藤
- 星蕨
- 草果
- 大细辛
- 肥荚红豆
- 球衣藻
- 蔓剪草
- 莲座叶通泉草
- 紫金莲
- 柳絮
- 桂木干
- 药茴香
- 咳喘木
- 鲤鱼齿
- 小人参
- 美丽桐
- 松塔
- 西藏野樱桃
- 山狸子骨
- 白龙头
- 山樱桃
- 脆骨风
- 牛胆参
- 阴地蕨
- 慈竹花
- 小红袍
- 七叶胆
- 长管蝙蝠草
- 寄马桩
- 黄藨根
- 岩茴香
- 九牛造茎叶
- 毛木耳
- 红毛叶马蹄香
- 小红藤
- 山豆花
- 鸡脑
- 银边吊兰
- 鲫鱼藤
- 苏铁叶
- 土大香
- 光梗丝石竹
- 横经席
- 小花花椒
- 郎伞木
- 狗哇花
- 黄花夹竹桃叶
- 鳞始蕨
- 小广藤
- 樟树皮
- 地红子根
- 光背杜鹃
- 厚朴
- 绿萼梅
- 大避债蛾
- 关木通
- 苏铁根
- 留师蜜
- 尖叶川黄瑞木
- 菰
- 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