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瓦韦膜叶星蕨
《中华本草》:大瓦韦膜叶星蕨
拼音注音
Dà Wǎ Wéi Mó Yè Xīnɡ Jué
别名
大风草、爬山姜、断骨粘、宝剑草、光石韦、大石韦、岩姜七、鸡足莲、大叶包针
出处
本品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石草类,以“大风草”为名,云:“大风草,石韦之类,而叶长尺许,薄脆,横直纹,皆类蕉叶,背有白绿点。盖无风自摇者。”所述及附图,其原植物与本品相符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膜叶星蕨带根茎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sorium membranaceum(Don)Ching[Polypodium membranaceum Don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50-80cm。根茎粗壮,横生,被阔披针形鳞片、渐尖头,近全缘。叶近生;叶柄长1-2cm,淡棕色;叶片膜质或薄纸质,阔披针形至椭圆披针形,长50-80cm,中部最宽可达14cm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成狭翅,几达叶柄基部,全缘或略呈波状;侧脉明显,两面均隆起,近平展,横脉在每对侧脉之间有4-6条。孢子囊群小,背生于小脉连结处,不规则地满布于各侧脉之间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山谷溪旁阴湿地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散瘀消肿;止血。主膀胱炎;尿道炎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;疔疮痈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李根皮
- 猪蹄甲
- 野茄树
- 滇茜草
- 丝瓜络
- 木菠萝
- 芦笋
- 番薯藤
- 酸藤木
- 风箱树
- 丛毛榕
- 黄果茄
- 桃奴
- 可爱复叶耳蕨
- 石枫药
- 水苦荬果实
- 陈皮
- 仙人掌
- 鬼灯笼
- 鱼藤
- 篱天剑
- 梧桐白皮
- 麦斛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过岗龙
- 松根
- 还阳草根
- 匙羹藤
- 野丹参
- 白椴
- 八角莲
- 白石榴根
- 牛耳枫枝叶
- 吉祥草
- 入地蜈蚣
- 地桃花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黄唇鱼心
- 鱼眼草
- 全光菊
- 藏羚角
- 海蟹壳
- 高山大戟
- 紫麻
- 老牛揣
- 猪肚子
- 独角莲
- 佛手
- 橙叶
- 马绊草
- 猪肉
- 月季花根
- 食盐
- 人头七
- 省藤
- 白茅根
- 糯稻根
- 乳源木莲果
- 粟米
- 都拉鸢尾
- 紫花卫矛
- 万年青叶
- 虎石头
- 青蛇莲
- 黄杨子
- 独一味
- 长杆兰
- 青葙子
- 大葫芦
- 大四块瓦
- 柘木
- 兴木蒂那布
- 猪獠参
- 猪肾
- 楮茎
- 棕榈花
- 山木通根
- 獐骨
- 白骨走马
- 黄寿丹
- 大叶骨牌草
- 辣子草
- 桂花
- 藏茴香
- 小花清风藤
- 鸲鹆
- 大榆蘑
- 枫香寄生
- 长梗千里光
- 南五味子叶
- 大叶凤尾
- 大叶拿身草
- 浮萍
- 大叶胡枝子
- 獭肝
- 婆罗门皂荚
- 金边莲
- 戴星草
- 草金杉
- 酒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