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季花根
《中华本草》:月季花根
拼音注音
Yuè Jì Huā Gēn
别名
月月开根、月月红根
英文名
root of Chinese Rose
出处
出自《闽东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sa chinensis Jacq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挖根,洗净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月季花 矮小直立灌木。小枝粗壮而略带钩状的皮刺或无刺。羽状复叶,小叶3-5,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-6cm,宽1-3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锐锯齿;两面无毛;叶柄及叶轴疏生皮刺及腺毛,托叶大部附生于叶柄上,边缘有腺毛或羽裂。花单生或数朵聚生成伞房状;花梗长,散生短腺毛;萼片卵形,先端尾尖,羽裂,边缘有腺毛;花瓣红色或玫瑰色,重瓣,直径约5cm,微香;花柱分离,子房被柔毛。果卵圆形或梨形,长1.5-2cm,红色。萼片宿存。花期4-9月。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各地普遍栽培。
性味
甘;温;无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消肿散结;涩精止带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闭经;血崩;跌打损伤;瘰疬;遗精;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30g。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妇人月经不调。2.《闽东本草》:涩精止带。治遗精带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月季花根
拼音注音
Yuè Jì Huā Gēn
别名
月月开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月月红根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
《闽东本草》
来源
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根,冬季采挖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月季花"条。
性味
①《重庆草药》:"味甘,性温,无毒。"
②《闽东本草》:"性温,味微涩。"
功能主治
治月经不调,带下,瘰疬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妇人月经不调。"
②《闽东本草》:"涩精止带。治遗精带下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①治月经痛:月季花根一两,鸡冠花一两,益母草三钱。煎水炖蛋吃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②治赤白带下:月季花根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月经过多及白带多:月月红根一两,炖猪肉或煮绿壳鸭蛋吃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④治瘰疬未溃:月季花根,每次五钱炖鲫鱼吃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食盐
- 人头七
- 省藤
- 白茅根
- 糯稻根
- 乳源木莲果
- 粟米
- 都拉鸢尾
- 紫花卫矛
- 万年青叶
- 虎石头
- 青蛇莲
- 黄杨子
- 独一味
- 长杆兰
- 青葙子
- 大葫芦
- 大四块瓦
- 柘木
- 兴木蒂那布
- 猪獠参
- 猪肾
- 楮茎
- 棕榈花
- 山木通根
- 獐骨
- 白骨走马
- 黄寿丹
- 大叶骨牌草
- 辣子草
- 桂花
- 藏茴香
- 小花清风藤
- 鸲鹆
- 大榆蘑
- 枫香寄生
- 长梗千里光
- 南五味子叶
- 大叶凤尾
- 大叶拿身草
- 浮萍
- 大叶胡枝子
- 獭肝
- 婆罗门皂荚
- 金边莲
- 戴星草
- 草金杉
- 酒糟
- 白马骨
- 三七
- 蒜梗
- 蛤蜊肉
- 虎耳还魂草
- 福建胡颓子叶
- 黄瓜子
- 鹰不扑
- 山羊肝
- 香草兰
- 鸡公柴
- 电灯花
- 川山橙根
- 罗汉松叶
- 红土子
- 野豌豆
- 小黑药
- 铅丹
- 玫瑰茄
- 棕竹根
- 云南红豆蔻
- 楮树根
- 牛巴嘴
- 苒苒草
- 水木草
- 鬼臼
- 阴香叶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水苏
- 蓖麻根
- 铅灰
- 赤阳子
- 银老梅
- 石螃蟹
- 凤冠草
- 挖耳草根
- 驴耳风毛菊
- 水榆果
- 鱼狗
- 牛齿
- 长白楤木
- 野芫荽
- 香橼根
- 荷梗
- 蛇葡萄
- 芭蕉根
- 和合草
- 石蝴蝶
- 黄芩子
- 多裂委陵菜
- 灯心草根
- 小花青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