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瓜子
《中华本草》:黄瓜子
拼音注音
Huánɡ Guā Zǐ
别名
哈力苏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mis satiuus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,剖开,取出种子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蔓生草本。茎枝伸长,有纵沟及棱,被白以硬糙毛。卷须细,不分枝,具白色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稍粗糙;叶片三角状宽卵形,膜质,长、宽均12-18cm,两面甚粗糙,掌状3-5裂,裂片三角形并具锯齿,有时边缘具缘毛。花萼简狭钟状圆筒形,密被白色长柔毛,花萼裂征钻形,开展与花萼近等长;花垸共同白色,长约2cm,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,急尖;雄蕊3,花丝近无;雌花单生,或稀簇生,花梗粗壮,被柔毛。子房纺锤形,柱头3。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,长10-30(-50)cm,熟时黄绿以,表面粗糙,具有刺尖的瘤状凸起,极稀近于平滑。种子小,狭卵形,白色,无边缘。花、果期为夏、秋季。
化学成分
黄瓜子含脂肪油,其中油酸(oleic acid)58.49%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 22.29%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6.79%,硬脂酸(stearic acid)3.72%[1]。
功能主治
续筋接骨;祛风;消痰。主骨折筋伤;风湿痹痛;老年痰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台湾海棠
- 白仙茅
- 汉中防己
- 光亮密网蕨
- 蜀五加
- 石链子
- 白草莓
- 喜树叶
- 团叶槲蕨
- 蔗鸡
- 秃疮花
- 凤凰衣
- 沙芥
- 十大功劳根
- 鼠牙半支
- 香胶木
- 蜂毒
- 树韭菜
- 柏勒儿茶
- 秘鲁香胶
- 豆列当
- 西瓜黑霜
- 散血草
- 石楠
- 枳椇木皮
- 柱果铁线莲
- 栀子花根
- 中华水龙骨
- 中国繁缕
- 竹节海棠
- 竹蠹虫蛀末
- 枳椇叶
- 止血扇菇
- 黄瓜子
- 猪鬃刚
- 小红袍
- 窄叶南蛇藤
- 指甲花叶
- 紫柚木
- 紫油木皮
- 紫萁苗
- 猪胆粉
- 皂柳根
- 知风草
- 指甲兰
- 枳椇子
- 风箱树花
- 猪血
- 指天椒
- 栀子
- 棕树根
- 止泻木皮
- 猪殃殃
- 猪毛七
- 猪脂膏
- 珍珠露水草
- 竹柏
- 竹节三七
- 艾实
- 窄叶飘带草
- 制草乌
- 朱砂
- 猪肉
- 棕竹
- 榛子
- 猪肤
- 猪靥
- 祖师麻
- 止泻木
- 峨三七
- 炙黄芪
- 皂柳
- 竹叶子
- 紫葳茎叶
- 枣树皮
- 矮杨梅果
- 六月雪
- 棕树心
- 竹叶马豆
- 猪仔笠
- 珍珠母
- 中华石楠果
- 麋骨
- 蓑草根
- 珍珠莲根
- 早禾树
- 泽泻叶
- 紫花堇菜
- 紫薇叶
- 疝气草
- 金毛木通
- 紫背绿
- 直立百部
- 竹节七
- 紫竹根
- 随手香
- 麻妹条叶
- 簕欓
- 蟾蜍肝
- 猪蓼子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