凫肉
《中华本草》:凫肉
拼音注音
Fú Ròu
别名
绿头鸭、鸍、沈凫、松凫、野鸭、野骛、晨凫、大红腿鸭、凫鸭、大麻鸭、水鸭
英文名
mallard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:凫,东南江海湖泊中皆有之,肥而耐寒。或云,食用绿头者为上,尾尖者次之。海中一种冠凫,头上有冠。并宜冬月取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s platyrhyncho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宜冬季捕捉,除去羽毛及内脏,取肉鲜用。
原形态
绿头鸭,体长约60cm。体重1000g左右。雄鸟头和颈辉绿色,颈下有一白环。上背和肩暗灰褐色,密杂以黑褐色纤细横斑,并镶着棕黄色羽缘;下背转为黑褐,羽缘较浅。腰和尾上覆羽黑色,并着金属绿光辉。两翅在都灰褐色;翼镜蓝紫色,其前后缘均为绒黑色,更外缀以白色狭边,三色相衬极为醒目。尾羽大部分白色,仅中央4枚色黑而上卷。胸栗色,羽缘浅棕;下胸的两侧、肩羽及胁大多灰白;腹淡灰,尾下覆羽绒黑色。雌鸟尾羽不卷,体黄褐色,并杂有暗褐色斑点。虹膜红褐色;嘴呈黄绿郄,嘴甲黑色;脚橙黄色,趾间有蹼,爪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河湖芦苇丛中性较机警,常结小群飞行。习于夜间觅食,主要以植物为主,兼吃贝类、蠕虫及甲壳类等。初春繁殖,每窝产卵8-14枚,卵灰绿或黄棕。资源分布:在我国北方繁殖,在长江流域或更南地区越冬。
性味
味甘;性凉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补中益气;和胃消食;利水;解毒。主病后体弱;食欲不振;虚赢乏力;脾虚水肿;脱肛;久疟;热毒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煮食。
注意
《日华子》:“不可与木耳、胡桃、豉同食。”
各家论述
1.盂诜:主补中益气,消食,消虫,平胃气,调中。又身上诸小热疮,多年不可者,但多食之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虚助力,和胃气,消食,治热毒风及恶疮疖,杀腹藏一切虫,大补益病人。又治水气浮肿,和五味作粥啖之。3.《日用本草》:利水,导热毒,去风气疮肿。4.《医林纂要》:补心养阴,行水去热。清补心肺。5.《本草求原》:益肺胃阴气。6.《本经逢原》:凫,味极甘美,病人食之,全胜家鸭,以其肥而不脂,美而易化,故滞下泄泻,咳逆上气,虚劳失血,及产后病后,无不宜之。虽有安中利水之功,而方书曾未之及。孟诜除十二种虫等治,未能深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凫肉
拼音注音
Fú Ròu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。
原形态
绿头鸭,又名:凫(《诗经》),鸫8、沈凫(《尔雅》),松凫(《南越志》),野鸭、野鹜、晨凫(《纲目》),大红腿鸭、凫鸭、大麻鸭、水鸭。
体长约60厘米,嘴呈黄绿色,嘴甲黑色。虹膜红褐色。雄鸟头和颈辉绿色,颈下有一白环。上背和肩暗灰褐色,密杂以黑褐色纤细横斑,并镶着棕黄色羽缘;下背转为黑褐,羽缘较浅。腰和尾上覆羽黑色,并着金属绿光辉。两翅大都灰褐色;翼镜蓝紫色,其前后缘均为绒黑色,更外缀以白色狭边,三色相衬极为醒目。尾羽大部分白色,仅中央4枚色黑而上卷。胸栗色,羽缘浅棕;下胸的两侧、肩羽及胁大多灰白;腹淡灰;尾下覆羽绒黑色。雌鸟尾羽不卷,体黄褐色,并杂有暗褐色斑点。脚橙黄色,趾间有蹼,爪黑色。
生境分布
栖息河湖芦苇丛中。主食植物,兼吃贝类、蠕虫及甲壳类等。在我国北方繁殖,在长江流域或更南地区越冬。
性味
甘,凉。
①孟诜:"寒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③《饮膳正要》:"味甘,微寒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求真》:"入脾、胃、肺、肾。"
功能主治
补中益气,消食和胃,利水,解毒。治病后虚羸,食欲不振,水气浮肿,热毒疮疖。
①孟诜:"主补中益气,消食,消虫,平胃气,调中。又身上诸小热疮,多年不可者,但多食之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补虚助力,和胃气,消食,治热毒风及恶疮疖,杀腹藏一切虫,大补益病人。又治水气浮肿,和五味作粥啖之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利水,导热毒,去风气疮肿。"
④《医林纂要》:"补心养阴,行水去热。清补心肺。"
⑤《本草求原》:"益肺胃阴气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注意
《日华子本草》:"不可与木耳、胡桃、豉同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宽瓣红景天
- 淡竹叶
- 鼠曲草
- 椿树花
- 鹅肉
- 赤雹
- 高原蚤缀
- 杨枸花
- 刺盖草
- 青头雀
- 大荨麻
- 糖芥
- 棕叶狗尾草
- 长梗排草
- 三尖杉
- 赶山鞭
- 定草根
- 蟾舌
- 大瓦韦膜叶星蕨
- 李根皮
- 猪蹄甲
- 野茄树
- 滇茜草
- 丝瓜络
- 木菠萝
- 芦笋
- 番薯藤
- 酸藤木
- 风箱树
- 丛毛榕
- 黄果茄
- 桃奴
- 可爱复叶耳蕨
- 石枫药
- 水苦荬果实
- 陈皮
- 仙人掌
- 鬼灯笼
- 鱼藤
- 篱天剑
- 梧桐白皮
- 麦斛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过岗龙
- 松根
- 还阳草根
- 匙羹藤
- 野丹参
- 白椴
- 八角莲
- 白石榴根
- 牛耳枫枝叶
- 吉祥草
- 入地蜈蚣
- 地桃花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黄唇鱼心
- 鱼眼草
- 全光菊
- 藏羚角
- 海蟹壳
- 高山大戟
- 紫麻
- 老牛揣
- 猪肚子
- 独角莲
- 佛手
- 橙叶
- 马绊草
- 猪肉
- 月季花根
- 食盐
- 人头七
- 省藤
- 白茅根
- 糯稻根
- 乳源木莲果
- 粟米
- 都拉鸢尾
- 紫花卫矛
- 万年青叶
- 虎石头
- 青蛇莲
- 黄杨子
- 独一味
- 长杆兰
- 青葙子
- 大葫芦
- 大四块瓦
- 柘木
- 兴木蒂那布
- 猪獠参
- 猪肾
- 楮茎
- 棕榈花
- 山木通根
- 獐骨
- 白骨走马
- 黄寿丹
- 大叶骨牌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