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耳枫枝叶
《中华本草》:牛耳枫枝叶
拼音注音
Niú ěr Fēnɡ Zhī Yè
英文名
twig and leaf of Calyx-shaped Daphniphyllum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.的小枝和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枝叶,鲜用呀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牛耳枫 常绿灌木,高1-5m。单叶互生,叶柄长3-15cm;叶片宽椭圆形至倒卵形,长10-15cm,宽3.5-9cm,先端钝或近圆形,有时急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边缘背卷,上面绿色,背带粉绿,有白色细小乳头状突起;侧脉明显。总状花序腋生;单性,雌雄异株;花小,无花瓣,花被萼状,宿存;雄花花梗长1.2cm,花被片3-4,雄蕊9-10,长约4mm,花丝极短,药隔发达,大于花药;雌花花梗长约5-6mm,花被片同雄花;子房为不完全的2室,花柱短,柱头2分枝。核果卵圆形,长约1cm,被白粉,有种子1颗。花期4-6月,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灌丛中或小溪两岸的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树皮和叶含楷勒碱(calycine)。
性味
辛;甘;性凉;小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解毒消肿。主风湿骨痛;疮疡肿毒;跌打骨折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烂敷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陆川本草》:驱风,止痛,消肿。治风湿骨痛,浮肿。2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治跌打后遗筋缩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牛耳枫枝叶
拼音注音
Niú ěr Fēnɡ Zhī Yè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交让木科植物牛耳枫的枝叶,秋后采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甘,温,有微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陆川本草》:"驱风,止痛,消肿。治风湿骨痛,浮肿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治跌打后遗筋缩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复方
治蛇伤或骨折:牛耳枫鲜叶捣烂敷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母猪藤
- 牛腰子果
- 糯芋
- 女娄菜
- 奶浆柴胡
- 牛喉咙
- 牛奶浆
- 牛扁
- 牛白藤
- 牛筋
- 牛肝
- 牛至
- 鲇鱼
- 南苜蓿
- 奴柘刺
- 拿虎
- 牛尾泡
- 牛抄藤
- 牛王肺筋草
- 牛羊草结
- 牛耳大黄
- 马蹄荷根
- 牛蒡根
- 千脚虫
- 羊乳
- 荔枝藤
- 牛儿藤
- 牛肺
- 牛肾
- 糯稻根须
- 糯米条
- 偏翅唐松草
- 南烛
- 牛伴木
- 牛尾蒿
- 牛耳草
- 牛舌草
- 荞麦七
- 萍蓬草子
- 爆仗竹
- 帕梯
- 白花蛇头
- 乔木紫珠
- 水玉簪
- 白叶不翻
- 瓢瓜
- 鸡肫草
- 委陵菜
- 湖北海棠根
- 飘拂草
- 芡实
- 鯆鱼
- 木鳖根
- 铁力木
- 一扫光
- 鲤鱼脑
- 红背叶
- 水仙
- 寒莓叶
- 聚头蓟
- 绛梨木叶
- 石仙桃
- 凫肉
- 醋柳果
- 苦参实
- 块茎糙苏
- 川谷根
- 茯苓
- 姜石
- 老鸦胆根
- 垂果大蒜芥
- 延羽卵果蕨
- 葛藟
- 杜鹃花果实
- 田菁
- 灯笼婆婆纳
- 衣鱼
- 铰剪藤
- 僵蚕
- 云南铁扁担
- 犁头草
- 岩莴苣
- 松根
- 单叶血盆草
- 黄颔蛇骨
- 合欢皮
- 山李子
- 楠材
- 芫荽茎
- 蒺藜花
- 山海螺
- 三裂叶犁头尖
- 琥珀
- 棕叶七
- 青藤
- 香排草
- 革质红菇
- 大头茶果
- 绿茎槲寄生
- 老枪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