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质红菇
《中华本草》:革质红菇
拼音注音
Gé Zhì Hónɡ Gū
别名
大红菇、红菌子、青杠菌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红菇科真菌革质红菇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ssula alutacea (Pers .)[Agari-cus alutavea Pers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摘,洗去泥沙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菌盖宽5-16cm。平展而中部渐凹,湿时粘,不久干燥,深苋菜红色、鲜紫红色,边缘平滑,条纹不明显。菌肉白色。菌褶白色至淡乳黄色,后淡赭黄色,有时呈淡粉红色。菌柄近圆柱形,(4-3)cm×(1.5-3.5)cm。白色,中下部粉红色。孢子淡黄色,近球形,由小刺和脊突组成网状纹饰,(8-10.9)μm×(7-9.7)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针、阔叶混交林下。夏、秋季散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,中央下凹,直径6-16cm,深苋菜红色,边缘平滑或具不明显的条纹。菌肉白色。菌褶等长,有的基部交叉,褶间有横脉,乳黄色或淡赭黄色,褶的前缘带红色。菌柄类圆柱形,长3.5-13cm,直径1.5-3.5cm,白色或粉红色。
性味
甘;性平
功能主治
追风散寒;舒筋活络。主腰腿疼痛;手足麻木;筋骨不舒;四肢抽搐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;或入丸、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广防风
- 川莓
- 山橘
- 二叶舞鹤草
- 淡豆豉
- 尖顶羊肚菜
- 鸡冠苗
- 亚香棒虫草
- 无患子皮
- 芜菁
- 海金沙草
- 药用狗牙花
- 羊毛绒球蟹
- 西南槐树
- 鷃
- 盐麸子根
- 短叶锦鸡儿
- 甲香
- 石豇豆
- 华东阴地蕨
- 峨眉耳蕨
- 毛茛
- 柠鸡儿果
- 巴豆霜
- 海鳗卵
- 山麻杆
- 地沙
- 檵花根
- 毛药
- 拦路虎
- 洋地黄
- 海狸香
- 砂仁壳
- 钩钱草
- 小过江龙
- 南瓜根
- 地红子根
- 甜瓜
- 鹅掌上黄皮
- 青兰
- 白刺花
- 四方藤
- 朝鲜崖柏仁
- 硬骨凌霄
- 野山楂
- 雪猪油
- 桃枝
- 黄毛耳草
- 鳞片水麻
- 黄芽白菜
- 血风藤
- 菊花脑
- 苏木蓝
- 野粟
- 鹅肉
- 鹿藿根
- 山枇杷
- 青钱柳叶
- 黄花夹竹桃叶
- 大葫芦
- 矮脚苦蒿
- 野灯草
- 美丽风毛菊
- 山桃树皮
- 黄唇鱼心
- 山橿
- 屈头鸡
- 腽肭脐
- 三蕊草
- 紫花地丁
- 水蜈蚣
- 海南粗榧
- 毛发唐松草
- 野菠菜
- 桃金娘
- 括金板
- 白花映山红
- 栓皮栎
- 血人参
- 绿豆衣
- 独行千里
- 软枣子
- 华凤仙
- 石楠
- 牛心补
- 倒触伞
- 海白石
- 秀丽野海棠
- 糯米团
- 白饭豆
- 大叶熊巴掌
- 棕榈子
- 桑蠹虫
- 秃房茶子
- 十三年花
- 野靛
- 榆叶
- 卵叶鳞始蕨
- 卡密
- 石龙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