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萆
《*辞典》:粉萆
拼音注音
Fěn Bì
别名
黄萆、黄山姜、黄姜
英文名
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cae
来源
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根茎。秋、冬季采挖根茎,除去须根,切薄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。茎纤细,左旋。叶互生,纸质,三角状心形或矩圆状心形,边缘中部以下呈波状,背面有白粉,叶脉7条,沿脉有疏毛,叶干后变黑褐色。花单性异株;雄花序穗状;雌花序为下垂的穗状花序。蒴果近圆形,有3翅,成熟后向上反曲,下垂,翅长超过宽。花期5~7月,果期6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杂木林下或林缘。主产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。
形状
根茎竹节状,类圆柱形,表面皱缩,常残留有茎枯萎疤痕及未除尽的细长须根。商品多为不规则的薄片,大小不一,厚约至0.5mm,边缘不整齐,有的有棕黑色或灰黑色的外皮。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,平坦,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状维管束。质松,易折断。气微,味苦,微辛。
化学成分
含薯蓣皂甙元(diosgenin),另含雅姆皂甙元(yamogenin)。
性味
性平,味苦、甘。
功能主治
利湿去浊,祛风除痹。用于膏淋、白浊、白带过多、风寒痹痛、关节不利、腰膝疼痛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将军
- 水茄冬叶
- 水凤仙
- 密褶红菇
- 水榕木根
- 五倍子内虫
- 水茄冬子
- 小红袍
- 水红袍
- 小红人
- 吴萸叶五加
- 小金挖耳
- 五月霜
- 石南
- 石参
- 葛粉
- 石链子
- 石楠叶
- 省藤
- 石斛露
- 乌脚枪
- 甘西鼠尾
- 茯神
- 崇澍蕨
- 翡翠
- 茯苓
- 铁仔
- 鸡头
- 马草
- 瓦韦
- 广东金钱草
- 鸡血
- 午香草
- 小花清风藤
- 五色梅花
- 广西十大功劳
- 密枝问荆
- 川滇大黄土
- 沉香曲
- 楮叶
- 水牛角浓缩粉
- 冥楂
- 小石韦
- 栝楼子
- 水折耳
- 水芋
- 水接骨丹
- 水案板
- 水榆果
- 水晶花
- 甘木通
- 鳗鲡
- 桃叶
- 麻花
- 帽兰
- 真藓
- 菊苣
- 锡
- 血竭
- 蟹
- 继木[檵木]
- 地乌
- 蒺藜
- 菊芋
- 蜥蜴
- 多头风轮菜
- 地榆
- 菱
- 稷米
- 藜芦
- 大山黧豆
- 环维黄杨星D
- 菱叶山蚂蝗
- 剑叶铁角蕨
- 蓝桉
- 裂蹄
- 海马
- 赖草
- 假蒟
- 蓝茶
- 海鲶
- 地胆
- 喜树
- 狐肝
- 白花夏枯草
- 地沙
- 莱菔
- 葎草
- 西桦
- 椴叶独活
- 地笋
- 胡荽
- 地柏
- 西瓜
- 灰蓟
- 地瓜
- 蕗蕨
- 地菍
- 地柑
- 菊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