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香草
《中华本草》:午香草
拼音注音
Wǔ Xiānɡ Cǎo
别名
香附草、野辣烟、五香草
英文名
Herb of Stickyhair Pearleverlasting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粘毛香青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phalis bulleyana (J. F. Jaffr.) Chang [Pluchea bulleayana J. F. Jeffr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碎,晒干。
原形态
粘毛香青 一或二年生草本,高30-80cm。全株被蛛丝状白色绵毛及锈褐色粘质带柄而多节的腺毛。根垂直,粗壮。茎直立,有沟,通常有分枝。莲座状叶倒卵圆形,长达9cm,宽达4.5cm,下部渐狭成翅状短柄和上产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,长3.5-10cm,宽1-2.5cm,沿茎下延成楔形宽翅,先端尖,边缘平,两面有腺毛,脉上被长绵毛;最上部叶狭小,线状披针形。头状花序多数,在茎端及枝端密集成复伞房状;花序梗枨达6mm;总苞倒卵圆状,长5-6mm,宽4-7mm;总,苞片4-5层,直立,浅褐色,透明,外层卵状长圆形,先端钝,被蛛丝状毛,内层长匙形,长5-6mm,最内层宽线形,有长达全长2/3的爪部;花托蜂宣传员状;头状花序外围有多层或少层雌花,喘有4-5个或达30-个雄蕊。瘦果长0.6-0.7mm,长圆表,有微腺体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高山阴湿草坡地及低山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怀状鉴别 全株棕黄色,长可达100cm,被白色绵毛,上端多分枝。茎圆柱形,纵皱纹明显,直径2-8mm。质脆,断面黄绿色,中心有白瓤。叶互生,全缘,倒卵形或倒披针形,基部楔形,下延成翅。花白色,头状花序。气清香,味苦凉。[br]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:薄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。油细胞类圆形。导管网纹和孔纹,直径7-30μm。纤维梭状。气孔平轴式。腺毛多数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止咳。主风热感冒;扁桃体炎;气管炎;急性胃肠炎;尿路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午香草
拼音注音
Wǔ Xiānɡ Cǎo
别名
香附草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昆明香青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全体密被白色绵毛。单叶互生,带状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;基部抱茎,全缘.头状花序排列成小伞房花序,花全部管状,总苞片数列,通常白色。瘦果小,长椭圆形,冠毛1列,刺毛状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疏林下草丛中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消炎止痛,健胃行气。治扁桃体炎,急牲胃肠炎,膀胱炎,尿道炎,小儿疳积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4钱。
复方
治小儿疳积:午香草一钱,红糖适量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五托莲
- 午时花
- 吴茱萸叶
- 乌骨鸡
- 弯管花
- 尾花细辛
- 海茄子
- 刺苞南蛇藤
- 小黄皮
- 鹿蹄草
- 蒿枝七
- 乌鳢
- 五除叶
- 乌饭树
- 五加果
- 水狼萁
- 五味草
- 娃娃鱼
- 虎尾轮根
- 心叶黄花仔
- 独一味
- 五香草
- 黄蜀葵
- 金针菜
- 火秧竻蕊
- 杨梅根
- 小鬼钗
- 五爪风
- 桂花跌打
- 红毛草
- 齿叶草
- 白升麻
- 镜面草
- 角花胡颓子
- 蛤壳
- 钝叶蔷薇
- 杜父鱼
- 黄桷皮
- 鸡脑
- 龟版
- 鸡骨柴
- 金鸡脚
- 黑头草
- 锯齿溪蟹
- 菅
- 零余子
- 酒药花
- 苦葵鸦葱
- 榔榆叶
- 榕树叶
- 山合香
- 楮茎
- 狸肉
- 芦竹根
- 水马桑
- 小狮子
- 乌金草
- 黍米
- 石荠苎
- 小接筋草
- 锡兰肉桂
- 苏合香
- 鳕鱼
- 异穗卷柏
- 野核桃油
- 乌鸦胆
- 玉蜀黍根
- 假地豆
- 合掌草
- 乌骚风
- 虎头蕉
- 平贝母
- 草鞋青
- 雀舌豆
- 鳖甲
- 石刷把
- 乌药花
- 复生草
- 象皮
- 吴萸叶五加
- 黄背草苗
- 蚂蚁花根
- 乌泡刺
- 扶桑花
- 接骨草
- 乌鸦头
- 矮脚龙胆
- 五代同堂
- 大狗尾草
- 橙子核
- 相思子根
- 四楞筋骨草
- 木蓝
- 老蛇头
- 小叶薄荷
- 天脚板根
- 咬人狗
- 西藏水黄连
- 银粉背蕨
- 乌榄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