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腐泔水
《中华本草》:豆腐泔水
拼音注音
Dòu Fu Gān Shuǐ
别名
豆腐泔。
英文名
Water in which press bean curd.
出处
出自《随息居饮食谱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压榨豆腐时沥下之淡乳白色水液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ycine max(L.) Merr.[Phaseolus max L.]
原形态
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60-180cm。茎粗壮,密生褐色长硬毛。叶柄长,密生黄色长硬毛;托叶小,披针形;三出复叶,顶生小叶菱状卵形,长7-13cm,宽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,侧生小叶较小,斜卵形;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。总状花序腋生;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,有毛;花萼钏状,萼齿5,披针形,下面1齿最长,均密被白色长柔毛;花冠小,白色或淡紫色,稍较萼长;旗瓣先端微凹,翼瓣具1耳,龙骨瓣镰形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被毛。荚果带状长圆形,略弯,下垂,黄绿色,密生黄色长硬毛。种子2-5颗,黄绿色或黑色,卵形至近球形,长约1cm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全国广泛栽培。
性味
淡;微苦;凉
归经
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通利二便;敛疮解毒。主大便秘结;小便淋涩;臁疮;鹅掌风;恶疮
用法用量
内服:冷服或温服,30-150ml。外用:适量,煎熬浓稠后涂搽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通便,下痰,通癃闭。2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一味熬膏,治疮甚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豆腐泔水
拼音注音
Dòu Fu Gān Shuǐ
别名
豆腐泔(《慈航活人书》)
出处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
来源
为压榨豆腐时沥下之淡乳白色水液。
性味
《纲目拾遗》:"性清凉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纲目拾遗》:"通便,下痰,通癃闭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一味熬膏,治疮甚效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麦麸
- 香叶天竹葵
- 象牙参
- 南板蓝叶
- 蜂窝草
- 豚卵
- 刺蓼
- 回回蒜
- 细轴荛花
- 包袱七
- 榆枝
- 水茴香
- 梗花雀梅藤
- 蘽根
- 小九头狮子草
- 海螺壳
- 翅茎香青
- 出山虎
- 金钱白花蛇
- 西洋参
- 冬里麻根
- 圆柏果
- 虾须草
- 樱桃根
- 刘寄奴
- 银鲛
- 了哥王根
- 补血薯
- 蛇根木
- 大钱麻
- 西藏角蒿
- 八仙花
- 欧泽芹
- 太白参
- 虾筏草
- 霞天膏
- 虾壳钱
- 山椒根
- 广西莲座蕨
- 苹果
- 蠵龟血
- 千叶独活
- 海鹞鱼
- 无腺橉木
- 虾子花叶
- 骆驼黄
- 野芋实
- 草果
- 虎刺
- 西藏野花椒
- 云南重楼
- 水蔓青
- 通骨消茎叶
- 西南石梓
- 血藤
- 岩参
- 三叶崖爬藤
- 血满草
- 地柏树
- 毛山荆子
- 大薸
- 香柏
- 香叶树
- 西南卫矛
- 宜梧
- 毛柄锦香草
- 大蓑衣藤根
- 萱草根
- 香橼露
- 雪药
- 对叶林
- 滇丹参
- 钓兰
- 黄藨根
- 化橘红
- 冷蕨子草
- 鳞叶藓
- 车前子
- 大叶凤仙花
- 西南小阴地蕨
- 虎掌草叶
- 刺叶苏铁
- 葎草果穗
- 马钱子粉
- 合血香
- 金老梅根
- 倒爪草
- 海鹞鱼胆
- 骆驼蹄瓣
- 土百部
- 心不干
- 小接骨丹
- 长梗千里光
- 南瓜藤
- 鲫鱼胆草
- 砖子苗
- 小冬青
- 鲤鱼胆
- 毛野丁香叶
- 石榴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