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树叶
《中华本草》:柏树叶
拼音注音
Bǎi Shù Yè
出处
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pressus funebris End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剪取枝叶,阴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达35m,胸围达2m。树皮淡褐色;大枝开展;小枝细长、下垂,生鳞叶的小枝扁平,排成一平面,绿色,宽约1mm;较老的小枝圆柱形,暗褐色紫色,略有光泽。叶二型;鳞叶长1-1.5mm,先端锐尖,中央之叶的背面有条状腺点,两侧之叶背部有棱脊。雄球花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2.5-3mm;雌球花长3-6mm,近球形,径约3.5mm。球果圆球形,径8-12mm,熟时暗褐色;种鳞4对,先端为不规则五角形或方形,宽5-7mm,中央有尖头或无,能育种鳞有5-6粒种子;种子宽倒卵状菱形或近圆形,扁,长约2.5mm,淡褐色,有光泽,边缘具窄翅。花期3-5月,球果翌年5-6月成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我国特产树种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等地。以四川、湖北西部和贵州栽部最多,江苏南部也有栽培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小枝扁平,棕褐色。叶细小,鳞片形,交互对生在小枝上,叶片先端锐尖,不紧贴生于枝上,而成刺状突起,手触时有刺感,叶面黄绿色或灰绿色。质脆,易断。气淡,味涩。以枝叶嫩、色深绿者为佳。[br]2.显微鉴别 柏树叶与侧柏叶主要区别为,表皮和皮层有较多的含棕色物质的细胞,转输管胞的具缘孔少、草酸钙结晶主要少砂晶,偶见片状或柱状结晶。[br]3.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3g,加甲醇30ml,置水浴上回流30min。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5%碳酸钠15ml溶解,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2次,每次10ml,再用稀盐酸调节Ph至3-4,用乙醚提取2次,每次10ml,合并醚液挥干,残渣用甲醇2ml溶解,作供试液。另取槲皮素适量,以甲醇溶解作对照液用。分别取上液10μl,点于同一硅胶GF/254薄层板上,以四苯:乙酸乙酯:甲酸(5:4:1)展开,置紫外灯下检视,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色斑。
化学成分
柏树叶含穗花杉双黄(amentoflavone),单甲基穗花杉双黄酮(monomethylamentoflavone),扁柏双黄酮(hi-nokiflavone),7″-单甲基扁柏双黄酮(7″-monomethylhinokifla-vone),柏木双黄酮(cupressuflavone)及其衍生物,脱镁叶绿素(pheophytin)a,10S和10R-羟基脱镁叶绿二酸二甲酯(methylpheophorbide)a,α-柏木萜烯(α-funebrene)。
性味
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敛疮生肌。主吐血;血痢;痔疮;癞疮;烫伤;刀伤;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刀伤:柏树嫩叶,嚼烂敷。(《重庆草药》) ②治蛇伤(目光复视):柏树叶二两,香附全草二两,米泔水煎洗伤口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③治烫伤:柏叶捣汁搽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和血。治肠风痔肿,痢疾,吐血;兼涂小儿肥疮。2.《重庆草药》:止血生肌,治刀伤。3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治咳血,心气痛,筋缩症。
临床应用
1.治吐血:柏树子、柏树叶。打粉,兑酒吃,每次四钱。2.治小儿肥疮:柏树嫩叶打粉(或煅打粉),调油涂(洗净后涂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柏树叶
拼音注音
Bǎi Shù Yè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。全年可采,剪取枝叶,阴干。
原形态
柏木,又名:香柏(《三辅旧事》),香扁柏、垂丝柏、扫帚柏、白木树、密密松、扁柏、垂柏、柏青树、宋柏。
常绿乔木,高可达20米,直径可达1米。树皮平滑,灰褐色,枝条下垂。叶鳞片状,交互对生,紧贴枝上,呈卵状三角形,生于幼树或老树壮枝上的呈线形或锥形,3或4枚轮生而广展,先端长尖稍开展。花小,单性,同株,顶生;雄花序黄色,对生成椭圆形,雄蕊通常8。球果木质,球形,具短柄,直径8~12毫米,褐色,鳞片8,盾状,镊合状排列,背面有短尖的小凸体,每鳞片具种子3。种子卵形,稍有翅。花期4~5月。果期6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,公路旁、古墓和庙宇等处常栽培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形状
枝叶呈树枝状。叶细小鳞片形,先端锐尖,紧密贴生于小枝上,但在较大的枝上,叶尖不紧贴而成刺状突出;叶面黄绿色或灰绿色;小枝棕褐色。质脆,易断。气淡,味涩。
性味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苦涩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味苦辛,性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吐血,血痢,痔疮,烫伤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和血。治肠风痔肿,痢疾,吐血;兼涂小儿肥疮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止血生肌,治刀伤。"
③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咳血,心气痛,筋缩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4钱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吐血:柏树子、柏树叶。打粉,兑酒吃,每次四钱。
②治小儿肥疮:柏树嫩叶打粉(或煅打粉),调油涂(洗净后涂)。
③治刀伤:柏树嫩叶,嚼烂敷。(①方以下出《重庆草药》)
④治蛇伤(目光复视):柏树叶二两,香附全草二两。米泔水煎洗伤口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⑤治烫伤:柏叶捣汁搽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加花
- 山蜡梅
- 烟梦花
- 秫米
- 水麻根
- 蓑衣莲
- 虱子草
- 杉叶
- 秧鸡
- 山荆子
- 大头茶果
- 石首鱼
- 漏篮子
- 生藤
- 山藤藤果
- 白头翁花
- 三丫苦叶
- 山麻
- 玉
- 盐匏藤果
- 白兰花叶
- 石鳖
- 蓍草
- 柏子仁
- 牛胆参
- 鳜鱼胆
- 鸭脚黄连
- 猫儿黄金菊
- 玉柏
- 盐胆水
- 大发表
- 石韦毛
- 三叉苦
- 玉蜀黍苞片
- 白蔻
- 石风丹
- 沙斑鸡
- 沙果
- 杉叶藻
- 寒莓叶
- 三叉虎根
- 点腺过路黄
- 八仙过海
- 蟛蜞菊
- 黄茄花
- 竹林标
- 秋木瓜
- 盐酸树
- 硬叶吊兰
- 假连翘叶
- 山薄荷
- 玉簪叶
- 连翘
- 鱼腥草
- 水蓼
- 水黄
- 萝芙木
- 五倍子苗
- 蛇接骨
- 雪山一支蒿
- 鸭脚木
- 羊不食
- 乱角莲
- 斑竹壳
- 泡桐叶
- 黄花稔
- 盐肤木
- 硬枝黑锁梅
- 薄荷素油
- 蚌壳草根
- 七厘丹
- 狗脑
- 麻秸
- 硬水黄连
- 玉米
- 洋鸭
- 淫羊藿
- 青藤子
- 鹿茸草
- 团花龙船花
- 毛荚决明
- 红花点地梅
- 玉米须
- 扁豆藤
- 碗花草
- 鹰爪花根
- 山大黄
- 沙松果
- 青杠碗
- 白云瓜
- 麒麟菜
- 苏木蓝
- 雀头血
- 牙疳药
- 盐匏藤
- 鸢脑髓
- 水龙
- 罂粟
- 粤万年青
- 慈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