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百草
《中华本草》:仙百草
拼音注音
Xiān Bǎi Cǎ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仙百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ter turbinatus S.Moore var. chekinan- gensis C.Ling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根和地上部分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仙百草 多年生草本,高40-150cm。具短根状茎,根须状。植株各部被短硬毛,上部多分枝。叶互生;无柄;茎下部的叶片自中部以下骤然收缩成柄状,长12-18cm,宽4-7cm,先端急尖,基部深耳状抱茎,边缘有粗齿;茎上部的叶渐次变小且不作柄状收缩。头状花序辐射状,有短梗或无梗,单生于上部分枝的叶腋;总苞倒圆锥形,宽6-9mm;总苞片多层,卵形至长圆形,边缘干膜质,有疏纤毛,由外向内渐次变大,丙层者长约6mm;舌状花白色,舌片长4-5mm;管状花黄色。瘦果扁平,有毛;冠毛毛状,淡褐色,待长或稍长于管状花。花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疏林下、灌丛或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。
化学成分
含酚类、甾醇、黄酮类[1]。
药理作用
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;对伤寒杆菌中度敏感;对大肠杆菌、绿脓杆菌、宋氏痢疾杆菌轻度敏感。
性味
味辛;涩;性温
功能主治
解蛇毒。主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仙百草
来源
菊科仙百草Aster tubinatus S. Moore var. chekiangensis C. Ling, mss.,以根入药。
原形态
本变种与正种区别在于茎下部的叶片中部以下作柄状收缩,基部深耳状抱茎,茎上部多分枝,头状花序直径较小,舌状花的舌片小而白色。
生境分布
浙江。
化学成分
含酚类、甾醇、黄酮类。
药理作用
抑菌试验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,伤寒杆菌中度敏感。
性味
辛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解蛇毒。主治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,将根切细,水煎服;或用白酒浸服;渣外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马蹄草
- 鲎胆
- 刺柏
- 大木通
- 水松叶
- 爵床
- 野灯草
- 虾须草
- 樟树叶
- 将军树
- 黄果茄
- 猬心肝
- 青竹标
- 孔雀尾
- 复叶耳蕨
- 水稻清
- 老鹤草
- 瓢瓜
- 骡宝
- 山茶叶
- 海粉
- 老米酒树
- 金线风
- 赤茯苓
- 土白蔹
- 野油麻
- 风花菜
- 量天尺
- 实葫芦
- 蔷薇根
- 曼陀茄根
- 铅灰
- 金老梅枝
- 黑老虎
- 白杨叶
- 鲤鱼脑
- 仙百草
- 尖头蚱蜢
- 荆芥
- 蕙实
- 胡颓子根
- 救必应
- 蝈蝈
- 梨果榕
- 水团花根
- 榕树皮
- 天葵
- 油杉
- 刘寄奴
- 公鱼
- 石壁莲
- 鸡蛋果
- 篱栏网
- 白花蛇
- 露兜竻蔃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虎睛
- 浮尸草
- 广金钱草
- 金雀儿
- 刺楸茎
- 山橘叶
- 红牛尾七
- 狗筋蔓
- 牛胆参
- 华东瓶蕨
- 红毛叶马蹄香
- 黄花紫丹参
- 大花素馨花
- 扶桑花
- 粟米草
- 灵砂
- 红花青藤
- 红蒿枝
- 红鸡踢香根
- 胡桃叶
- 山枇杷叶
- 山胡萝卜
- 山芝麻
- 商陆
- 黄斑龙胆
- 黄杨木
- 射鸡尾
- 少花柏拉木
- 胡枝子
- 山壳骨
- 三面刀
- 虾蟆胆
- 蝴蝶藤
- 鲎壳
- 胡莲
- 茴香
- 丝绵木
- 参须
- 红花月见草
- 红鸡踢香
- 红黑二丸
- 胡桃枝
- 胡葱
- 花木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