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木通
《中华本草》:花木通
拼音注音
Huā Mù Tōnɡ
英文名
Stem of False tomentoseanther Clematis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假须蕊铁线莲的茎藤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pseudopogonandra Finet et Gagnep.采收和储藏:8-10月采收,刮去外皮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假须蕊铁线莲,木质藤本,长约1m。幼枝被柔毛。当年生枝基部有芽鳞,鳞片卵状三角形,长4-5mm,深棕色,外层鳞表面无毛,边缘有绢状柔毛,内层鳞片全被柔毛。叶对生,二回三出复叶;叶柄长3-7cm,幼时被毛,后脱落无毛;小叶片纸质,卵状披针形或窄卵形,长2-5cm,宽1-3cm,先端尾状渐尖,边缘常有1-2对牙齿或3裂,幼时两面微被柔毛,后脱落无毛,小叶柄长0.3-1.2cm。两性花,单生叶腋,稀有2花束生,花梗长2.5-7cm,顶端微有毛,无苞片;萼片4,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2-3cm,宽6-10mm,淡紫红色或紫黑色,钟状,外面被稀疏柔毛或近无毛,内面被绒毛,边缘密被淡黄色绒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长为萼片之半,花丝宽线形,长约1cm,宽1.5-2.5mm,上部及药隔背面被密毛,基部无毛,花药黄色;心皮多数,与雄蕊等长,被淡黄色绢状毛。瘦果狭卵形,被金黄色短柔毛,宿存花柱羽毛状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700-4300m的溪边、山沟、疏林下或灌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形状
性装鉴别 茎藤圆柱形,表面粗糙,棕褐色,节稍大,枝条基部可见深棕色鳞片,鳞片外层稍光滑,内层有绒毛,质硬,断面木部占大部分。气微,味苦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归心;小肠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下乳。主水肿;小便不利;湿热淋证;久痢;口舌生疮;乳汁不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花木通
拼音注音
Huā Mù Tōnɡ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假须蕊铁线莲的木质茎。8~10月采收,刮去外皮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木质藤本。叶对生;2回3出复叶;小叶卵形,边缘有少数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被稀疏短柔毛。花腋生;花被片4,花瓣状,白色。瘦果多数,有宿存的羽毛状花柱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林中或灌木丛中。分布西藏。
性味
性寒,味苦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。治水肿,膀胱炎,尿道炎,口舌生疮,久痢脱肛,乳汁不通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筋
- 岩笋
- 地丁
- 圆叶白杨树
- 翅茎香青
- 叶下珠
- 臭李子
- 大叶桉叶
- 叶下花
- 苍耳花
- 臭辣树
- 穿鞘花
- 岩人参
- 翅卫矛
- 大剑叶木
- 臭矢菜
- 穿根藤
- 圆叶野扁豆
- 大三叶升麻
- 大叶树萝卜
- 大叶骨牌草
- 臭灵丹
- 船形乌头
- 仰天钟
- 圆叶南蛇藤茎
- 多裂独活
- 大人血七
- 地柏枝
- 地瓜果
- 地皮风
- 地灵根
- 狭叶露珠草
- 豆腐渣果根
- 毛梾枝叶
- 多裂委陵菜
- 柿
- 大叶熊巴掌
- 大叶白花灯笼
- 大叶花椒茎叶
- 白垩
- 杯菊
- 白木
- 柿漆
- 白及
- 杉木
- 柿皮
- 白刺
- 柿蒂
- 树舌
- 白术
- 大叶子
- 斑茅
- 大叶藜
- 桑耳
- 柿根
- 白勒
- 山橘
- 斑鸠
- 桑鳸
- 大叶桉
- 榜嘎
- 大叶蒟
- 水蛭
- 桑沥
- 杉皮
- 松塔
- 松蘑
- 桑叶
- 斑唇马先蒿
- 多花猕猴桃根
- 多花八角莲
- 山油柑果实
- 山檨叶泡花树
- 大叶千斤拔根
- 大叶狼豆柴叶
- 山柑算盘子
- 阳桃
- 沙参
- 树刁
- 野席草
- 白前
- 树葫芦
- 大叶藻
- 大叶楠
- 梳篦叶
- 野桂皮
- 野牡丹
- 大乌泡
- 桫拉木
- 白侧耳
- 桑枝
- 白乳菇
- 杯苋
- 柿木皮
- 波罗蜜
- 野三七
- 大发汗
- 野兔脑
- 大发散
- 郁李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