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薯细辛
《中华本草》:红薯细辛
拼音注音
Hónɡ Shǔ Xì Xīn
别名
小萼飞蛾藤
英文名
mairei poran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红薯细辛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rana mairei Gagn. Et Courch.
原形态
攀援灌木。分枝长,有棱,幼时红色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3-6cm,具槽;叶片宽卵状心形,长9-12cm,宽7-10cm,先端骤渐尖,基部心形,两侧耳状近半圆形,两面被贴生疏柔毛,背面苍白色;基出脉7条,网脉密。总状花序腋生或圆锥花序顶生;花梗纤细,柄端或近顶端有2-3枚小苞片;萼片5,披针形,果果极增大,呈狭长圆形,长约3cm,宽4-6mm,干膜质;花冠狭漏斗形,红色或白色,上部突然开展,裂片短三角形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管中下部,花丝毛发状,不等长,花药箭形;子房圆锥状,无毛,花柱短,柱头棒状,蒴果卵形,长6-7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1600-2500m的疏林或箐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化学成分
根含葡萄糖及麦角醇(lysergol)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温肺止咳平喘。主寒饮咳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3-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有镇咳平喘的功能。用于咳嗽、百日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豆瓣绿
- 豆瓣还阳
- 鹅掌揪根
- 通光散
- 密褶红菇
- 山矾花
- 螃蟹甲
- 丝瓜皮
- 咸秋石
- 蓝锡莎菊
- 透茎冷水花
- 红楠
- 驴阴茎
- 花花草
- 血见愁
- 红香树
- 宿根亚麻
- 萝卜防己
- 鞭打绣球
- 桦桃树
- 槐耳
- 山羊耳
- 四叶七
- 倒挂草
- 岩梭花
- 猫皮毛
- 杏树根
- 沙果
- 槐米
- 斑鸠菊
- 龙眼叶
- 黄花堇菜
- 青江藤
- 蔷薇枝
- 红苕母子
- 马缨花
- 四季海棠
- 西瓜
- 海白石
- 牛藤果
- 食盐
- 龟版胶
- 蓝花茶
- 芙蓉花
- 鹅绒藤
- 癞树叶
- 金老梅叶
- 红粘谷子
- 槲寄生
- 耳叶排草
- 葛藟汁
- 雕头
- 铁精
- 鼍甲
- 海南茄
- 牛目椒
- 玫瑰茄
- 四川苦丁茶
- 红藤蓼
- 红升麻
- 水晶鱼
- 海鳗胆
- 畲山羊奶子
- 海燕
- 海虾
- 肥猪草
- 倒莓子
- 海盘车
- 大酸浆草
- 黑及草
- 水翁皮
- 水苋菜
- 花鱼
- 高山扁枝石松
- 山楂根
- 蚶
- 风叶藤
- 土燕窝泥
- 荷秋藤
- 凤尾草
- 淮通
- 溲疏
- 猫眼草
- 马扫帚
- 马蔺根
- 马铃薯
- 蜈蚣草
- 救必应
- 高粱米糠
- 石榴叶
- 苍耳花
- 青鱼
- 酸枣肉
- 虎头兰
- 海螵蛸
- 玉米轴
- 海胆
- 墨汁鬼伞
- 四指马鲅
- 羌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