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方藤
《中华本草》:四方藤
拼音注音
Sì Fānɡ Ténɡ
别名
宽筋藤、红宽筋藤、春根藤、伸筋藤、方根藤、蚂蝗藤、软筋藤、风藤、方藤、红四方藤、翼枝白粉藤。
英文名
Treebine Stem
出处
出自《广西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戟叶白粉藤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ssus hastata (Miq.)Planch.[Vitis hastata Miq.;C.pteroclada Hayata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戟叶白粉藤 常绿草质藤本。茎粗壮,下部木质;上部草质,绿色或紫红色;枝苍白色或粉白色,有4狭翅,干时节上不收缩;卷须二叉状,与叶对生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5cm;叶片心状戟形,长6-12cm,宽4-8cm,先端急渐尖,有短尾状尖头,基部心形,近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锯齿,两面无毛。聚伞花序通常组成与叶对生、与叶柄等长或较长的伞形花序,在最顶部的有时呈短小的圆锥花序式排列;花便长2-4mm;花萼杯状,先端截平,无毛;花瓣紫红色,卵状长圆形,长约2mm,无毛;雄蕊4;花盘浅波状;子房无毛。浆果椭圆状,长约6mm,成熟时紫黑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11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呈四角形条状,长50-70cm,直径0.5-1.8cm,稍扭曲,节上有托叶和卷须的残基,节间长7-20cm,棱上略有翅,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,粗糙,具皮孔、皱纹。质坚韧。断面不整齐,皮部薄,木质部稍带红黄色,密具导管,木部射线极狭,髓部带紫色。
性味
辛;微苦;性平
炮制
洗净,润透,斜切薄片,晒干。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腰肌劳损;肢体麻痹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;或泡酒搽。
注意
《广西中药志》:虚寒无瘀者勿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陆川本草》:去风湿。治四肢挛急,抽搐,风湿痛,跌打伤筋。2.《广西中药志》:舒筋活络,去瘀生新。治跌打内伤,筋络拘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四方藤
拼音注音
Sì Fānɡ Ténɡ
别名
红四方藤、翼枝白粉藤
来源
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,以藤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
性味
微酸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舒经络。用于风湿痹痛,关节胀痛,腰肌劳损,筋络拘急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,水煎或浸酒内服外搽。
备注
(1)同属植物[b]四方宽筋藤[/b]Cissus hastata (Miq.)Planch,别名四方藤、舒筋藤、四方钻、四方风、宽筋藤、万丈藤、戟叶粉藤,功效相似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四方藤
拼音注音
Sì Fānɡ Ténɡ
别名
宽筋藤、红宽筋藤、春根藤、伸筋藤(《陆川本草》),蚂蝗藤、软筋藤、风藤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方藤、红四方藤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广西中药志》
来源
为葡萄科植物四方藤的茎。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木质藤本,长达10余米。茎,枝、叶柄锐四角形,幼嫩部分折断时常有丝状液汁,茎有节,暗紫红色或淡绿色。叶互生,卵形,大小不等,长至14厘米,宽至10厘米,先端急尖或钝头,基部心形,边缘由侧脉延伸而呈小凸起,紫色;叶柄长达6厘米;卷须与叶对生,先端2叉,托叶2枚,方形。伞房花序生于侧枝顶端;花萼杯状,绿色或稍染紫红色;花瓣4,矩圆状卵形,先端紫红色,长约3毫米;雄蕊4;雌蕊1,花柱锥尖,柱头全缘。浆果肉质,圆球形,径约1厘米,熟时紫黑色。花期4~5月。果期11~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阔叶林中。
形状
茎呈四角形条状,长50~70厘米,径5~18毫米,稍扭曲,节上有托叶和卷须的残基,节间长7~20厘米,棱上略有翅,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,粗糙;具皮孔、皱纹。质坚韧。断面不整齐,皮部薄,木质部稍带红黄色,密具导管,木部射线极狭,髓部带紫色。
性味
甘,平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甘,寒。"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微苦,性平。"
③《广西中草药》:"味微酸涩,性平。"
炮制
洗净,润透,斜切薄片,晒干。
归经
《广西中药志》:"入肝经。"
功能主治
治风湿痛,跌打伤筋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去风湿。治四肢挛急,抽搐,风湿痛,跌打伤筋。"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舒筋活络,去瘀生新。治跌打内伤,筋络拘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3~1两;或浸酒。外用:酒炒敷。
注意
《广西中药志》:"虚寒无瘀者勿服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枝叶
- 三出叶委陵菜
- 假木通
- 黄缅桂
- 三台红花
- 吉丁虫
- 黄龙须
- 绒毛诃子
- 九层风
- 三十六荡
- 黄羊角
- 三叶委陵菜
- 假黄麻
- 黄花岩松
- 剑叶玉簪
- 剑叶耳草
- 黄荆根
- 黄皮树皮
- 交让木
- 三分丹
- 假山皮条
- 假耧斗菜
- 黄芪
- 假连翘
- 黄花夹竹桃叶
- 黄花山柰
- 剑叶铁树叶
- 剪夏罗
- 黄花虱麻头
- 卷心菜
- 吉利子树
- 黄荆沥
- 撒发
- 九味一枝蒿
- 黄矾
- 黄竹参
- 黄细辛
- 假蒟果穗
- 黄花母
- 剑叶铁角蕨
- 黄花香茶菜
- 乳香
- 日照飘拂草
- 黄皮
- 黄稔根
- 黄羊肉
- 假香附
- 黄花木
- 卷茎蓼
- 卷边桩菇
- 九子不离母
- 黄皮血藤
- 黄精叶钩吻
- 三匹箭
- 三升米
- 三叶委陵菜根
- 黄芩子
- 黄花地丁
- 黄花夹竹桃
- 黄花忍冬
- 黄花独蒜
- 卷伞菌
- 黄芽白菜
- 黄茶根
- 夹蛇龟
- 黄藨叶
- 黄紫堇
- 黄背草
- 黄背草根
- 僵蛹
- 狨
- 黄石脂
- 交翅木
- 黄耆
- 黄芦木
- 黄花蔷薇
- 劲直蒿
- 卷毛婆婆纳
- 黄藁本
- 黄蘑菇
- 交剪草
- 黄粱米
- 假蓝靛
- 黄花参
- 具苞水柏枝
- 卷柏
- 卷毛耳草
- 无风自动草
- 蛇果黄堇
- 篦齿蒿
- 狗筋蔓
- 红莲子草
- 少花腰骨藤
- 胡黄连
- 三叶莲
- 山白蜡条
- 上石田螺
- 丝毛毛毡草
- 山芙蓉
- 山芭蕉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