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芙蓉
《中华本草》:山芙蓉
拼音注音
Shān Fú Rónɡ
别名
假芙蓉、白背木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长毛黄葵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belnioschus crinitus Wall.[Hibiscus crinitus(Wall)G.Don;H cancellatus Roxb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长毛黄葵 多年生草本,高0.5-2m。全株被黄色长硬毛,毛长5-6mm。叶互生;叶柄长4-12cm,密被黄色长硬毛;托叶线形,长1.5-3cm,密被黄色长硬毛;茎下部的叶圆形,直径约9cm,具5浅裂;茎中部的叶心形,具粗齿;茎上部的叶箭形,长6-14cm;两面均密被长硬毛,沿脉上疏被长刚毛或星状长刚毛。花顶生或腋生,3-9朵花排列成总状花序,花梗长1-1.5cm,密被黄色长硬毛;小苞片15-20,线形,长2-3.5cm,宽1-2mm,密被黄色长硬毛;萼佛焰苞状,较长于小苞片,密被黄色长硬毛;花黄色,直径约13cm,花瓣长5-8cm;雄蕊花柱长约2cm;花柱分枝5,柱头扁平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约3cm,长3-4cm,密被黄色长硬毛,种子多数,肾形,具乳突状脉纹。花期5-9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300m的草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淡;平
功能主治
健脾消食;解毒。主胸腹胀满;消化不良;便秘;咽喉肿痛;肺热咳嗽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五倍子内虫
- 胡黄连
- 鳙鱼
- 鼠尾粟
- 糯米泔
- 蝴蝶花
- 北鱼黄草
- 水冬瓜花
- 玫瑰露
- 小红参
- 柴厚朴
- 美人蕉花
- 点地梅
- 粳米
- 辣薄荷
- 鲮鲤
- 藤壶
- 瓜蒌
- 云芝
- 构树
- 藜茎
- 粟糖
- 山橘
- 翡翠
- 球兰
- 土牡蛎
- 蝤蛑
- 荩草
- 鲤鱼皮
- 蝇虎
- 柚根
- 大薸
- 鮹鱼
- 虎睛
- 狗宝
- 黍根
- 大叶蒟
- 鹊豆
- 狗肉
- 狗脑
- 鹦鹉
- 桃枝
- 马桑
- 鳖甲
- 鬼臼
- 刺榆皮
- 鹿角
- 苦丁
- 南瓜
- 筀笋
- 干贝
- 豆油
- 蜂蜡
- 葫芦巴
- 朴消
- 狗肝
- 花荵
- 挂兰
- 鸨油
- 桃仁
- 杄木
- 婆婆纳
- 桂花
- 地钱
- 刺蓼
- 鱼藤
- 玳瑁
- 鼠胆
- 橹罟子
- 石楠
- 大管
- 杠木
- 小蓟
- 酸模
- 牛血
- 胡莲
- 狗胆
- 石蕨
- 苡芭菊
- 岳桦
- 苍耳
- 瓜螺
- 豉汁
- 灰钉
- 帽兰
- 蜀葵
- 白钩藤
- 罂粟
- 草果
- 鼠脂
- 鼠肝
- 莲子
- 雷丸
- 石韦
- 峨三七
- 卷耳
- 野木鱼
- 猴楠
- 海粉
- 娃娃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