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轮蒿
《中华本草》:三轮蒿
拼音注音
Sān Lún Hāo
别名
白头蒿
英文名
Herb of Bicolored Pearleverlasting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二色香青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phalis bicolor (Franch.) Diels [Gnaphalium bicolor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二色香青 多年生草本,高35-50cm。根状茎细或粗壮,有须根;根出条短,被褐色鳞片,有顶生的被白色厚茸毛莲座状叶丛,与花茎密集丛生。茎丛生,具白色或灰白以或黄白色绵毛及头状具柄腺毛。叶互生;叶片线形或长圆状线形,长2-2.5cm,贡1.5-2mm,先端尖锐,基部抱茎,质稍厚,全缘,基部抱茎,质稍厚,全缘,上面绿色,疏被白色绵毛,下面白色,密被白色绵毛。头状花序多数,于茎顶或枝端密集成复伞房花序;总花序梗长达3cm,有钻状线形的苞叶;总苞钟状,长6-7mm;总苞片5-6层,外层被绵毛,长约2mm,内层倒披针状椭圆形,长约5mm,最内层线状长圆形,有长达全长2-3的爪部;花托浅蜂宣传员状;花冠长约4mm;冠毛与花冠等长。瘦果长国mm。花期7-10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高山至低山草地、荒坡及灌丛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青海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微辛;微苦;性微温
功能主治
化湿解暑;止咳。主暑湿伤中;痧气腹痛;肺痨
用法用量
内服:3-10g;或浸酒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三轮蒿
拼音注音
Sān Lún Hāo
别名
白头蒿
来源
菊科三轮蒿Anaphalis bicolor (Franch.)Diels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微涩,温。
功能主治
清暑,镇痛,补虚。主治中暑腹痛,肺痨。
用法用量
1~3钱,开水吞服或泡酒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三轮蒿
拼音注音
Sān Lún Hāo
别名
白头蒿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二色香青的全草或根。夏、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5~50厘米。根茎短,有须状根。茎丛生,幼时密被白色绵毛。叶互生,线形,长2~2.5厘米,宽1.5~2毫米,先端尖锐,基部抱茎,全缘,上面绿色,疏被白色绵毛,下面白色,密被白色绵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荒坡。
性味
性微温,味微涩。
功能主治
清暑,镇痛,补虚。
复方
①治痧气肚痛:鲜三轮蒿一钱,嚼碎,开水送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肺痨:三轮蒿根三两,泡酒一斤,早晚各服一两。(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锡叶藤
- 三叶青
- 倒吊蜡烛
- 三钻风
- 圆柏果
- 驱虫斑鸠菊
- 伤寒草根
- 三叶金锦香
- 山麻黄
- 七星鱼
- 东北堇菜
- 剪红纱花
- 香圆子
- 香港四照花
- 木蹄
- 吊灯花叶
- 地梭罗
- 三股筋
- 冬葵根
- 鱼胆草
- 书带蕨
- 川明参
- 三张叶
- 西藏凹乳芹根
- 酸枣根
- 三棱草
- 冬青叶
- 金狮藤
- 地柏叶
- 三方草
- 三叶莲
- 十姊妹
- 三尖杉根
- 香菊
- 香槁树
- 香茶菜
- 齿瓣石豆兰
- 地耳草
- 东野菰
- 慈乌胆
- 东风橘
- 雪猪骨
- 单花山竹子
- 三叶罗伞
- 三叶槭根
- 上山虎
- 李子
- 凉伞盖珍珠
- 雪梨膏
- 雪山甘草
- 虾筏草
- 三分三
- 香草仔
- 上石田螺
- 大叶蛇泡簕
- 叶上珠根
- 丝棉木
- 鳕鱼骨
- 雄黄豆
- 三朵云
- 三条筋
- 三点金草
- 圆叶野扁豆
- 福参
- 三十六荡
- 丝毛毛毡草
- 母猪草
- 地浆
- 橙子
- 象肉
- 三花枪刀药根
- 升药
- 茅苍术
- 苍山橐吾
- 香石藤叶
- 三叶崖爬藤
- 狭叶露珠草
- 黄杨叶
- 香艾
- 对叶榕
- 象牙参
- 吊罗果
- 三头灯心草
- 蠵龟血
- 梅露
- 地贵草
- 三出叶委陵菜
- 丝瓜根
- 高山瓦韦
- 香槐
- 蛇根木
- 香阿魏
- 代代花枳壳
- 三匹箭
- 血经草
- 三角草
- 地瓜果
- 八宝茶
- 雪里开
- 三爪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