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瓜根
《中华本草》:丝瓜根
拼音注音
Sī Guā Gēn
英文名
Root of Luffa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和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ffa cylindrica (L.) Roem. Luffa acutangula (L.)Roxb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茎枝粗糙,有棱沟,有微柔毛。茎须粗壮,通常2-4枝。叶互生;叶柄粗糙,长10-12cm,近无毛;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,长宽均为10-12cm,通常掌状5-7裂,裂片三角形,中间较长,长8-12cm,洗端尖,边缘有锯齿,基部深心形,上面深绿色,有疣点,下面浅绿以,有短柔毛,脉掌状,具白色长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通常10-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,花序梗粗壮,长12-14cm,花梗长2cm;花萼筒钟形,被短柔毛;花冠黄色,幅状,开后直径5-9cm,裂片5,长圆形,长0.8-1.3cm,宽0.4-0.7cm,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,外面具3-5条突起的脉,雄蕊5,稀3,花丝6-8mm,花初开放时稍靠合,最后完全分离;雌花单生,花梗长2-10cm;花被与雄花同,退化雄蕊3,子房长圆柱状,有柔毛,柱头3,膨大。果实圆柱状,直或稍弯,长15-30cm,直径5-8cm,表面平滑,通常有深色纵条纹,未成熟时肉质,成熟后干燥,里面有网状纤维,由先端盖裂。种子多数,黑色,卵形,扁,平滑,边毋狭翼状。花、果期夏秋季。
化学成分
丝瓜根含泻根醇酸(bryonolic acid)[1]
药理作用
丝瓜根中所含的泻根醇酸给小鼠腹腔注射可抑制其I型变态反应(即被动超敏反应,先在小鼠两耳局部注射卵蛋白抗血清,48h后,静注抗原卵蛋白和Evans蓝深液,30min后测定蓝染料渗入耳朵的量)。其ID50为376mg/kg。泻根醇 酸的合成衍生物泻根醇酸-3-琥珀酸二钾盐(bryonolic acid 3-succinate-2K,BASK)作用更强,ID50为55.2mg/kg[1]。大鼠腹腔注射泻根醇酸也可剂量依赖性抑制I型变态反应[2]。BASK对Ⅲ型变态反应也有明明显抑制作用。雄小鼠静注绵羊红细胞(SRBC)反应,在此前30min口服试验药物,观察抑制右爪水肿的程度(左右爪比较),大服BASK300mg/kg,抑制率35%;600mg/kg,抑制率62.4%[1]。BASK 对Ⅳ型变态反应也有明显抑制作用。上鼠右耳外用2,4,6-三硝基氯苯(picryl chloride),7g后再用三硝基氯苯涂左耳,3h后口服验药物,24h后测耳厚度,口服BASK75mg/kg,抑制率34%;口服300mg/kg,抑制率53.0%[1]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活血通络;清热解毒。主偏头痛;腰痛;痹证;乳腺炎;鼻炎;鼻窦炎;喉风肿痛;肠风下血;痔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,鲜品30-60g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汁涂。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脑漏,痔疮,蛇伤。2.《重庆草药》:通经络,行血,消肿胀,下乳。治乳房肿痛,腰背胀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丝瓜根
拼音注音
Sī Guā Gēn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(L.)Roem.的根。秋季采收,洗净晒干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用于鼻炎,副鼻窦炎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丝瓜根
拼音注音
Sī Guā Gēn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葫芦种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根,夏、秋采挖。洗净,鲜用或干用。
原形态
详"丝瓜"条。
性味
甘,平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甘,性寒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味甘微苦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活血,通络,消肿。治偏头痛,腰痛,乳腺炎,喉风肿痛,肠风下血,痔漏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脑漏,痔疮,蛇伤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通经络,行血,消肿胀,下乳。治乳房肿痛,腰背胀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(鲜者1~2两);或烧存性研未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汁涂。
复方
①治偏头痛:鲜丝瓜根三两,鸭蛋二个,水煮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②治腰痛不止:丝瓜根烧存性,为末。每温酒服二钱。(《卫生杂兴》)
③治喉风肿痛:丝瓜根,以瓦瓶盛水浸饮之。(《海上名方》)
④治乳腺炎:丝瓜根,黄花根、三叶木通根,水煎配酒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⑤治肠风下血,痔漏脱肛:丝瓜根经霜者阴干。每服三钱,用真菜油一点,入罐底,水煎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⑥治诸疮久溃:丝瓜老根。熬水扫之。(《包会应验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叶枫
- 地不容
- 三分丹
- 三叶委陵菜根
- 除虫菊
- 三匹箭
- 大黄
- 南天仙子
- 椰子
- 星毛羊奶子
- 臭梧桐子
- 冬凌草
- 雄黄
- 三面刀
- 粗皮蛙
- 东方乌毛蕨叶
- 三叶豆
- 血余炭
- 狭叶露珠草
- 丝绵木
- 香草兰
- 西藏羊耳兰
- 条叶猪屎豆
- 西南卫矛
- 香橼露
- 棠梨枝叶
- 一年蓬
- 伸筋藤
- 黑果拨毒散
- 豨莶
- 枇杷
- 覆盆子
- 锡兰肉桂
- 雅丽千金藤
- 蜀葵根
- 地牯牛
- 衣鱼
- 血榧
- 厚叶沿阶草
- 地梗鼠尾
- 丝绵
- 十二槐花
- 烟管蓟
- 祁州一枝蒿
- 砂仁花
- 狭眼凤尾蕨
- 树茭瓜果
- 朱顶红
- 苦天茄叶
- 饭团藤
- 七里香
- 苦马豆
- 广枝仁
- 薤白
- 荔枝草
- 簕欓
- 翅柄蓼
- 金钱白花蛇
- 毛枝鱼藤
- 小茅香
- 东北桤木
- 猫儿屎果
- 丝瓜叶
- 茶子饼
- 风化硝
- 香樟果
- 大散血
- 单花鸢尾子
- 防风叶
- 党参
- 鸭胆子
- 香樟
- 细枝柃
- 冬青皮
- 细香葱
- 黑根药
- 肉豆蔻衣
- 东风螺壳
- 秃叶红豆树
- 胖血藤
- 血叶兰
- 风花菜
- 炮掌果
- 血沟丹
- 少花柏拉木
- 丁榔皮
- 罗勒根
- 多头风轮菜
- 丝瓜络
- 零陵香
- 麝香壳
- 红土子
- 黄葛树
- 赪桐
- 东北红豆杉
- 小丁香
- 鸡肚肠草
- 绿萼梅
- 风藤草
- 蕉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