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椒根
《*辞典》:山椒根
拼音注音
Shān Jiāo Gēn
别名
铁杆椒根(《贵州草药》),黄椒根、单面针根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大叶花椒的根。
性味
辛,温。
①《贵州草药》:"性温,味辛。"
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性温,味辛涩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化痰,活血,止痛。治劳伤咳嗽、吐血,跌打损伤,牙痛。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牙痛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理气祛痰,和血定痛。"
③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活血,散瘀,接骨,续筋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扭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劳伤咳嗽:铁杆椒根一两,青鱼胆根、兔耳风根各五钱,泡白酒半斤。日服三次,每次五钱至一两。
②治劳伤吐血:铁杆椒根一两,大苋菜、大种鸡儿肠各五钱,泡酒半斤。日服三次,每次三钱。
③治牙痛:铁杆椒根皮一小块,放牙痛处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临床应用
用于麻醉:取单面针根制成自50%注射液。用于局麻或穴位麻醉。剂量视具体情况而定,外科手术中最高1次量有用至150毫升的,未发现对心脏、血压、脉搏等不良影响。曾对10例腋臭、膀胱石、输卵管结扎、截肢、骨髓炎、胃切除、骨瘤等手术进行局麻,结果痛觉消失,病人安静合作、基本无呻吟,腹肌基本松弛者9例;痛觉消失,手术中有呻吟、但尚能合作完成手术,肌肉基本松弛者1例。对21例肾切开取石、甲状腺切除、胃切除、阑尾切除、胆囊切除、膀胱取石、疝修补等进行穴位麻醉,取得一级效果者10例,二级效果者10例,三级效果者1例。亦可将单面针用酒精浸成20%的溶液,涂于局部作表面麻醉。据lOO多例乳牙、松动恒牙拔除的麻醉观察,一般用药后5~10分钟即起止痛作用,未发现毒性反应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尖叶川黄瑞木
- 团叶槲蕨
- 高原点地梅
- 辽东鳞毛蕨
- 狗胆
- 臭梧桐根
- 苦碟子
- 石防风
- 巴旦杏仁
- 黄藤
- 草泽泻
- 草菇
- 红根
- 长圆叶梾木枝叶
- 太白韭
- 鸡蹼
- 乌蔹莓五加
- 珍珠草
- 豨莶
- 西藏羊耳兰
- 小花青藤
- 石楠
- 挪挪果
- 雁肉
- 小叶爱楠
- 白茅根
- 豆列当
- 一口红
- 点地梅
- 臭草
- 雪兔
- 松树梢
- 棕叶芦
- 雷公藤
- 猫儿黄金菊
- 醍醐
- 棒棒草
- 荠苎
- 候风藤
- 柳叶亚菊蒿
- 黄接骨丹
- 牛耳草
- 石米
- 麦奴
- 石草鞋
- 柏枝节
- 万丈深茎叶
- 荠菜
- 甘肃棘豆
- 柏根白皮
- 大钱麻
- 黄龙藤
- 钓兰
- 路旁菊
- 楮树白皮
- 地红子根
- 过山风
- 榆枝
- 何首乌
- 竹精
- 花椒叶
- 糖橘红
- 狼油
- 竹叶吉祥草
- 鸭儿芹
- 小一把抓
- 细香葱
- 小草寇
- 石芥菜
- 白垩铁线蕨
- 白花灰毛槐树
- 鹿角菜
- 鰕虎鱼
- 树头发
- 花花草
- 宜昌荚蒾叶
- 血水草根
- 东北雷公藤
- 红螺塔
- 三颗针
- 小花琉璃草
- 大叶紫苏
- 草果
- 过腰蛇
- 亮菌
- 荷花
- 雪莲花
- 岩豆
- 甘菊花露
- 番石榴叶
- 黑大豆叶
- 美脉藁本
- 冬里麻根
- 假蒟果穗
- 蜻蜓
- 绞股蓝
- 锈钉子
- 回回蒜果
- 云香草
- 葫芦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