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花山竹子
《中华本草》:单花山竹子
拼音注音
Dān Huā Shān Zhú Zi
英文名
bark of Uniflower Garcinia
出处
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藤黄科植物单花山竹子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rcinia digantha Merr.采收和储藏:四时均可采收,剥取茎干内皮,切块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单花山竹子 灌木,高1-3m。小枝较细,有明显的纵棱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5-10mm;叶片纸质或薄革质,椭圆门面卵形或狭卵形,长5-8cm,宽1.5-3.5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无毛,侧脉每边多达5条,不明显。花杂性,异株;雌花单生于叶腋,无花梗;萼片4,不相等,长2-5mm;花瓣4,紫色,近圆形,长4-5mm,钝头;退化雄蕊12,比子房短,花丝基部合生成浅杯状;子房卵状长圆形,4室,花柱短,柱头盾状。核果纺外锤形或狭椭圆形,长1.5-1.8cm,有宿存萼片和残存雄蕊。花期5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广东、海南。
性味
苦;涩;凉
归经
心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收敛生肌。主湿疹;口腔炎;牙周炎;下肢溃疡;烧伤;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撒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其根和叶用于大毒疮,其树内皮与多花山竹子有相同的功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梭罗
- 大叶黄杨叶
- 东野菰
- 香港四照花
- 香圆子
- 交连假瘤蕨
- 大二郎箭
- 小叶爱楠
- 天香炉
- 闽粤千里光
- 虾筏草
- 燕子尾
- 吊罗果
- 小叶三点金
- 鱼胆草
- 大山芝麻
- 倒挂牛
- 马牙贯众
- 羊奶子
- 黄荆枝
- 藕节
- 鹌鹑
- 杏仁
- 三叶莲
- 破骨风
- 绿茎槲寄生
- 羊肾
- 小花吊兰
- 鸡公柴
- 血经草
- 大伸筋草
- 蟋蟀
- 地贵草
- 绣球防风根
- 东北卫矛
- 东风菜根
- 黄荆叶
- 细枝柃
- 八角莲
- 大叶白头翁
- 地瓜果
- 木瓜
- 东方乌毛蕨叶
- 倒扎龙
- 断节参
- 澜江百合
- 金钮扣
- 楤木根
- 韩信草
- 断线蕨
- 铁牛钻石
- 苦荞头
- 大地柏枝
- 大叶铁包金
- 牛含水
- 老鸦胆叶
- 地蔷薇
- 丝瓜皮
- 短瓣女娄菜
- 蝮蛇皮
- 西南卫矛
- 弹刀子菜
- 血余炭
- 海松子
- 大叶紫珠
- 三条筋
- 沙叶铁线莲
- 红花栝楼
- 地梗鼠尾
- 血榧
- 单花鸢尾子
- 小牛肝菌
- 羽叶山蚂蝗
- 大麦秸
- 冬青皮
- 大叶醉鱼草
- 土一枝蒿
- 细香葱
- 小花五味子根
- 龙爪树
- 糖茶藨
- 风兰
- 调羹树
- 黄鳝藤
- 丁榔皮
- 小血藤叶
- 罗勒根
- 藤梨根
- 粉防己
- 鸡心七
- 贵州追风散
- 桑芽茶
- 蒌叶
- 东北红豆杉
- 水翁根
- 黄颡鱼涎
- 单鞭
- 莱菔
- 箭杆风
- 芦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