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木通
《中华本草》:大木通
拼音注音
Dà Mù Tōnɡ
别名
接骨丹、白头公公、黄藤通、丝瓜藤、小木通、线不通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粗齿铁线莲的茎藤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argentilucida(Levl.et Vant.)W.T.Wang[C.grata Wall.var.grandidentata Rehd.et Wils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除去枝、叶及粗皮,切成小段,晒干。
原形态
粗齿铁线莲,落叶藤本。小枝密生白色短柔毛,老时外皮剥落。叶对生,一回羽状复叶;叶柄长3.5-6.5cm;小叶通常5枚,小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5-10cm,宽3.5-6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、宽楔形或微呈心形,常有炒明显3裂,边缘有粗大锯齿状牙齿,两面被短柔毛,有时较疏或近无毛。腋生聚伞花序,常有3-7朵花;萼片4,开展,直径2-3.5cm,白色,近长圆形,长1-1.8cm,宽约5mm,先端钝,外面有短柔毛,内面有时近无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无毛;心皮多数,被柔毛。瘦果扁卵圆形,长3-4mm,有柔毛;宿存花柱羽毛状,长达3cm。花期5-7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50-3200m的山坡或山沟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南部、甘肃南部和东部、安徽南部、浙江北部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,茎圆柱形,直径1.2-3.5cm,最粗可达4.5cm。表面有6个粗大的纵棱和6个纵槽,每个大纵棱有多个细纵棱,每个槽中有2个细纵棱。粗皮呈长片状层层纵向脱落。横切面皮部有6处内陷,木部黄白色,导管孔较大。鲜品横切面有灰黑色或灰黄色胶质物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利尿;解毒;祛风湿。主小便不利;淋病;乳汁不通;疮疖肿毒;亦治风湿关节疼痛;肢体麻木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头菜子
- 白绿叶
- 断节参
- 大一面锣
- 大叶胡枝子
- 山木通
- 天萝水
- 金背枇杷叶
- 砧草
- 白九股牛
- 大树甘草
- 河豚子
- 茉莉叶
- 大独叶草
- 胡葱
- 大散血
- 番荔枝
- 李根皮
- 杨翠木
- 海狸香
- 红鸡踢香
- 黄木耳
- 紫金标
- 大羽铁角蕨
- 杓儿菜
- 庐山瓦韦
- 山红稗
- 土碎补
- 地蚕
- 巴戟天
- 常春卫矛
- 梵天花根
- 大叶黄杨叶
- 山李子
- 慈竹气笋
- 四棱通
- 大狼毒
- 山漆树
- 金毛木通
- 黄山鳞毛蕨根
- 狗哇花
- 五加皮
- 黄花蔷薇
- 锦地罗
- 井边茜
- 八仙过海
- 川木通
- 桂木
- 獐骨
- 水苦荬根
- 核子木
- 柳白皮
- 三加
- 毛桐
- 狗牙贝
- 鸡油菌
- 条参
- 辫子草根
- 椬梧
- 亚罗椿
- 光梗丝石竹
- 复叶披麻草根
- 野木瓜果
- 伊贝母
- 大叶千里光
- 雪上一枝蒿
- 牡蛎
- 蒙自水芹
- 乔木刺桐
- 小鸦葱
- 天南星
- 篱天剑
- 红丹参
- 圆锥花南蛇藤根
- 花叶竹芋
- 复叶葡萄叶
- 大膜盖蕨
- 雁来红
- 马桑
- 黄水芋
- 荠苨
- 麻油
- 小飞扬草
- 葛藟汁
- 小金钱草
- 罗锅底
- 大叶青木香
- 大叶铁包金
- 土香榧
- 莨菪
- 盐蛇
- 芒萁
- 蟑螂
- 盾叶薯蓣
- 大叶白纸扇
- 大头艾纳香
- 山柳菊
- 刺楸
- 红缘层孔菌
- 野鹅脚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