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髓
《中华本草》:牛髓
拼音注音
Niú Suǐ
别名
牛、水牛
英文名
Ox marrow, Water Buffalo marrow
出处
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.Bubalusbubali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宰牛加工食品时,收集有髓腔的骨骼,敲取骨髓,鲜用。
原形态
1.黄牛,体第1.5-2m,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。体格强壮结实,头大额广,鼻阔口大,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,基间皮肤硬而光滑,无毛,称为鼻镜。眼、耳都较大。头上有角1对,左右分开,角之长短、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,中空,内有骨质角髓。四肢匀称,4路,均有蹄甲,其后方2趾不着地,称悬蹄。尾较长,尾端具丛毛,毛色大部分为黄色,无杂毛掺混。2.角较长大面扁,上有很多任务发纹,颈短,腰腹隆凸。四肢较短,蹄较大。皮厚无汗腺,毛粗而短,体前部较密,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。体色大多灰黑色,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其性格温驯,生长较快。食植物性饲料。资源分布:1.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2.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,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。
化学成分
牛髓每100g含水3g,蛋白质0.5g,脂肪95.8g,灰分0.3g,硫胺素(thiamine)微量,核黄素(riboflavine)0.01mg,烟酸(nicotinic acid)0.05mg。其脂肪酸含率如次:月桂酸(lauricacid)0.1%,肉豆蔻酸(myristicacid)2.6%,棕榈酸(cetylic acid)32.3%,硬脂酸(stearic acid)15.5%,十四(碳)烯酸(tetradecenicacid)0.7%,十六(碳)烯酸(hexadecenicacid)3.0%,油酸(oleic acid)43.2%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2.6%,不皂化物0.5-0.6%。
药理作用
给6-7岁小学生每日服2块牛骨髓骨粉酥糖,连续3个月,使龌齿的发生主显着降低,并且能减少感冒,使注意力集中智商上升。从牛骨髓提取的七肽能抑制分角脑啡肽的酶(即氨基肽酶、二肽基氨基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),其IC50为0.9μg,因此有止痛作用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肾;心;脾经
功能主治
补血益精;止渴;止血;止带。主精血亏损;虚劳赢瘦;消渴;吐衄;便血;崩漏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、熬膏,适量。补虚宜酒冲,治吐血崩带宜烧灰。外用:适量,涂搽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经》:补中,填骨髓。2.《别录》:主安五脏,平三焦。温骨髓,补中,续绝,益气,止泄利,消渴,以酒服之。3.《韩氏医通》:骨髓煎油,擦四支之损。4.《纲目》:润肺补肾,泽肌,悦面,理折伤,擦损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牛髓
拼音注音
Niú Suǐ
出处
《本经》
来源
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。
性味
《别录》:"甘,温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脾二经。"
功能主治
润肺,补肾、填髓。治虚痨羸瘦,精血亏损,泄利,消渴,跌扑损伤,手足皴裂。
①《本经》:"补中,填骨髓。"
②《别录》:"主安五脏,平三焦.温骨髓,补中,续绝,益气,止泄利,消渴,以酒服之。"
③《韩氏医通》:"骨髓煎油,擦四支之损。"
④《纲目》:"润肺补肾,泽肌,悦面,理折伤,擦损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熬膏。外用:涂擦。
复方
①补精润肺,壮阳助胃:炼牛髓四两,胡桃肉四两,杏仁泥四两,山药末半斤,炼蜜一斤。同捣成膏,以瓶盛,汤煮一日。每服一匙,空心服之。(《瑞竹堂经验方》)
②治瘦病:黑牛髓和地黄汁,白蜜等分。作煎服。(孟诜)
③治劳损风湿:牛髓、羊脂各二升,白蜜、姜汁、酥各三升。煎三上三下,令成膏。随意以温酒和服之。(《经心录》陆杭膏)
④治手足皱裂:牛髓敷之。(《纲目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钮子药
- 牛泷草
- 鸟不企
- 牛骨
- 盘龙参
- 蚯蚓
- 苹果皮
- 菩提树花
- 催产草
- 黄荆
- 尿桶弓
- 人参须
- 福建柏
- 牛膝茎叶
- 柠檬桉叶
- 牛耳枫子
- 牛肋巴
- 牛蹄
- 女贞子
- 扭序花
- 泥鳅
- 牛脂
- 欧李
- 南烛根
- 女儿红叶
- 牛毛七
- 牛肚
- 牛肠
- 麻根
- 柠檬根
- 楠藤
- 牛奶浆根
- 马蹄荷
- 牛耳枫枝叶
- 牛轭草
- 红母猪藤
- 牛腰子果
- 糯芋
- 女娄菜
- 奶浆柴胡
- 牛喉咙
- 牛奶浆
- 牛扁
- 牛白藤
- 牛筋
- 牛肝
- 牛至
- 鲇鱼
- 南苜蓿
- 奴柘刺
- 拿虎
- 牛尾泡
- 牛抄藤
- 牛王肺筋草
- 牛羊草结
- 牛耳大黄
- 马蹄荷根
- 牛蒡根
- 千脚虫
- 羊乳
- 荔枝藤
- 牛儿藤
- 牛肺
- 牛肾
- 糯稻根须
- 糯米条
- 偏翅唐松草
- 南烛
- 牛伴木
- 牛尾蒿
- 牛耳草
- 牛舌草
- 荞麦七
- 萍蓬草子
- 爆仗竹
- 帕梯
- 白花蛇头
- 乔木紫珠
- 水玉簪
- 白叶不翻
- 瓢瓜
- 鸡肫草
- 委陵菜
- 湖北海棠根
- 飘拂草
- 芡实
- 鯆鱼
- 木鳖根
- 铁力木
- 一扫光
- 鲤鱼脑
- 红背叶
- 水仙
- 寒莓叶
- 聚头蓟
- 绛梨木叶
- 石仙桃
- 凫肉
- 醋柳果
- 苦参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