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豆霜
《中国药典》:巴豆霜
拼音注音
Bā Dòu Shuānɡ
英文名
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
来源
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。
形状
本品为粒度均匀、疏松的淡黄色粉末,显油性。
性味
辛,热;有大毒。
鉴别
取本品约0.5g,研碎,加乙醚10ml,浸泡 2小时,并时时振摇,滤过,滤液置试管中挥干,加盐酸羟胺饱和的甲醇溶液0.5ml 及麝香草酚酞指示液 1滴,再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,再多加 4滴,加热至沸腾,冷却,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~3,加三氯化铁试液3 滴及氯仿1ml,振摇,上层溶液显紫红色。
含量程度
取本品约5g,精密称定,置索氏提取器中,加乙醚100ml ,回流提取(6~8小时)至脂肪油提尽,收集提取液,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,在水浴上低温蒸干,在100℃干燥1小时,放冷,精密称定,即得。
本品含脂肪油应为18.0%~20.0%。
炮制
取净巴豆仁,照制霜法(附录Ⅱ D)制霜,或取仁碾细后,照[含量测定]项下的方法,测定脂肪油含量,加适量的淀粉,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,混匀,即得。
归经
归胃、大肠经。
功能主治
峻下积滞,逐水消肿,豁痰利咽。用于寒积便秘,乳食停滞,下腹水肿,二便不通,喉风,喉痹。
用法用量
0.1~0.3g,多入丸散用。
注意
孕妇禁用;不宜与牵牛子同用。
贮藏
置阴凉干燥处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药
- 荠菜
- 大箭
- 石蚕
- 石燕
- 乌骨麻
- 椰子皮
- 野绿麻
- 水榆
- 椰子壳
- 羊肚
- 胡椒
- 野芋叶
- 石茶
- 石蜐
- 水獭
- 胡杨
- 石蕊
- 胡子七
- 越瓜
- 野兔骨
- 卫矛
- 大腹皮
- 石枣
- 柚花
- 石血
- 石蛇
- 石帆
- 石灰
- 大理菊
- 山狸子肉
- 大榆蘑
- 石珠
- 石膏
- 节瓜
- 岩陀
- 野亚麻
- 油茶
- 油草
- 礁膜
- 水苏
- 胡麻叶
- 野慈姑
- 乌鱼刺
- 鸡爪竻
- 石花
- 野巴子
- 石蟹
- 胡葱
- 芥菜
- 晕药
- 大苞叶千斤拔
- 胶质鼠尾草
- 大板山蚤缀
- 聚花风铃草
- 大花威灵仙
- 绢毛木姜子
- 越西川木香
- 大花石上莲
- 石上铁角蕨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五凤朝阳草
- 五叶薯
- 碱花
- 野百合
- 五味子
- 越橘叶
- 五除叶
- 樱桃
- 荆芥
- 大荨麻
- 胡荽子
- 石莲
- 五桠果
- 野猪蹄
- 野席草
- 五加叶
- 野桂皮
- 野油麻
- 大树皮
- 椰子油
- 蒟酱
- 胡枝子
- 蒺藜花
- 白及
- 胡麻仁
- 乌鸦肉
- 岩酸
- 五裂槭
- 乌鸦胆
- 野木瓜
- 郁李仁
- 野烟叶
- 乌榄核
- 茭白
- 水茄
- 大籽蒿
- 大草乌
- 五色草
- 石栗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