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油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熊油
拼音注音
Xiónɡ Yóu
别名
熊脂
来源
食肉目熊科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(G. Cuvier);马熊Ursus pruinosus Blyth;棕熊Ursus arctos L.,以脂肪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、西南。
性味
甘,寒。
功能主治
除风湿,缓筋急,补血杀虫。主治肿胀积聚,外用涂面上皯疱("疱")及臁疮。
用法用量
一日量3~9钱,每500克熊油入花椒粒同炼,涂擦或作酒剂服。配陈醋共捣烂,涂臁疮。
备注
熊油系将鲜熊油取出熬炼,去渣而得。取油之熊以秋末冬初猎得者较佳,因此时熊腹内油脂饱满,过时则油脂较少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一枝黄花
- 臭冷杉
- 云南金莲花
- 小石蝴蝶
- 石蕊
- 芙蓉花
- 白乳菇
- 大红菇
- 朱砂七
- 小麦
- 一碗水
- 杏仁
- 苋根
- 小过路黄
- 新疆芍药
- 象皮
- 桐木
- 长萼猪屎豆
- 一枝香
- 云豹骨
- 番杏
- 对节叶根
- 小三叶耳蕨
- 大叶醉鱼草
- 矮子常山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矮脚龙胆
- 碱花
- 李根皮
- 丹参
- 刷把草根
- 牛奶浆
- 草灵仙
- 排骨灵
- 衣鱼
- 羊脂
- 南岭黄檀
- 瑞香
- 腊梅
- 田野卷耳
- 荷蒂
- 车前子
- 新疆紫草
- 西藏马先蒿
- 揉白叶
- 松根
- 栝楼皮
- 大臭黄荆
- 麻柳叶
- 土箭芪
- 鳖肉
- 云南莲座蕨
- 小麦苗
- 半柱花
- 香蕉弄蝶
- 千里光
- 一点血
- 续随子茎中白汁
- 凤仙
- 热带灵芝
- 糠油
- 云实
- 狼肉
- 箬蒂
- 小叶眼树莲
- 石芥菜
- 蝴蝶花
- 锅粑
- 母草
- 救必应
- 花叶狗牙七
- 环纹苦乳菇
- 光叶山黄麻
- 吕宋楸毛
- 薄荷露
- 凤尾草
- 西洋参
- 鸭
- 圆叶锦葵根
- 砗磲
- 驴蹄草
- 土茯苓
- 野薴麻
- 石上铁角蕨
- 长隔距兰
- 鸡眼草
- 大过山龙
- 高山龙胆
- 楸叶
- 红土子皮
- 木鳖子根
- 大头菜子
- 野木鱼
- 纤齿卫矛
- 海鹞鱼肝
- 冬瓜瓤
- 大叶马尾连
- 豆腐渣
- 白鬼笔
- 红花龙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