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蕉弄蝶
《中华本草》:香蕉弄蝶
拼音注音
Xiānɡ Jiāo Nònɡ Dié
别名
芭蕉卷叶蛾、蕉包虫
英文名
Skipper of plantain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弄蝶科动物香蕉弄蝶的幼虫或成虫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rionota thorax (Linnaeus).采收和储藏:夏季捕捉,捕后置瓦片上焙干,研末。
原形态
香蕉弄蝶,成虫体长30-35mm,展翅展75-85mm。全体褐色或茶褐色,胸部全为长毛所盖。复眼大,半球形。触角长。前翅黑褐色。老熟幼虫体长50-64mm,体外被有白色蜡粉,头黑色,略呈三角形,胸部各节具横皱5条或6条。胸足3对,腹足4对,尾足1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成虫产卵于香蕉、芭蕉叶上,以老熟幼虫在卷叶中越冬,翌年春季化蛹。成虫6月、7月出现。资源分布:分布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南部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肝;胆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聤耳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吹耳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的功能。治化脓性中耳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香茹
- 仙茅参
- 大黄
- 香青
- 人指甲
- 细竹蒿草
- 黄耆茎叶
- 牛背鹭
- 光叶密花豆
- 牦牛胆结石
- 野辣蓼
- 蒺藜
- 虎石头
- 上天梯
- 丁香枝
- 柏勒儿茶
- 海鹞鱼胆
- 香豆蔻
- 香菊
- 南赤瓟
- 小对叶草
- 鳕鱼骨
- 野山芝麻
- 血人参
- 南瓜藤
- 瓠子
- 香艾
- 厚叶子树
- 团叶槲蕨
- 毛罗勒
- 石莽草
- 小花酸藤子
- 绿南星
- 水飞蓟
- 川层草
- 奇蒿
- 李树胶
- 华南鳞盖蕨
- 肾经草
- 干贝
- 新疆延胡索
- 石楠
- 车桑仔
- 密纹薄芝
- 鱼尾葵叶
- 毛梾枝叶
- 黄藤
- 芸香
- 打箭菊
- 虾壳钱
- 老虎须
- 都咸子树皮
- 赤小豆花
- 南方红豆杉
- 毛足铁线蕨
- 金雀儿
- 鹰骨
- 南枳椇
- 赤雹
- 五色梅花
- 滇苦菜
- 杜仲藤
- 九节风
- 洋虫
- 蓬莪术
- 西南槐树
- 芦花
- 细齿叶柃
- 长柄赤车
- 菥蓂
- 石菖蒲花
- 鼺鼠
- 雄黄
- 海螺壳
- 杏子
- 对叶百部
- 老鼠耳
- 五瓣寄生
- 芒茎
- 南瓜七
- 羌活
- 青通草
- 铁树果
- 大花剪秋罗
- 梧桐
- 附子
- 大马哈鱼籽
- 铃当子
- 猩猩木
- 篱笆竹
- 鹊
- 五指毛桃根
- 溪荪
- 地笋
- 阳桃花
- 湖北贝母
- 水胡满
- 毛车藤
- 大茶根
- 狭眼凤尾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