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木通
《中华本草》:细木通
拼音注音
Xì Mù Tōnɡ
别名
粗糠藤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莓叶铁线莲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sibirica(L.)Mill.[Atragene sibirica L.;Clematis alpina (L.)Mill.subsp.sibirica Kuntze]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,去粗皮,晒干。用时切段或切片。
原形态
莓叶铁线莲,木质藤本。小枝圆柱形,有纵皱纹,被开展的淡灰黄色柔毛。叶对生,三出复叶;叶柄长6-8cm,实习期被柔毛;小叶片卵圆部圆形或浅心形,上部2、3的边缘有粗钝锯齿,下部丛缘,其出弧形主脉3-5条,下面主脉及侧脉均隆起,两面被淡灰黄色柔毛,下部有一对线状披针形包片,长1.5cm;萼片4,长方椭圆一菜,长约1.5cm;宽4-7mm,下部靠合成管状,先端微反卷,直径约1.5cm,外面及边缘密被淡灰黄色柔毛,内面仅反卷的先端被绒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长1.5-1.7cm,花丝线形,基部有稀疏短柔秘,上部被长柔毛,长度超过工人阶级药,花药长方椭圆形,长约2mmm,无毛;心皮多数,被绢状毛,花柱基部被长柔毛,上部毛短。瘦果扁平,宿存花柱羽毛状,长3-3.5cm。花期11月至翌年1月,果期2-3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边、小河边、路旁或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新疆。
形状
性状鉴别,茎枝呈圆柱形,稍扭曲。除去粗皮者淡棕黄色,并可见分枝基部存在甘质中膜质鳞片,节稍膨大,质坚,断面木部占大部分,必管孔较大。气微,味微苦辛。
性味
味苦;淡;微 辛;性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;祛瘀通络。主疮痈疖肿;乳腺炎;水肿;小便不利;癃闭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他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外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米柴
- 猫肝
- 匙叶伽蓝菜
- 雪见草根
- 滇茵陈
- 蚍子草
- 青桐翠木
- 西番莲
- 杯苋
- 风箱树花
- 熊脑
- 鸭脚蓼
- 大马蓼
- 中华胡枝子
- 仙鹤草
- 石菖蒲花
- 金花菜
- 紫花景天
- 紫茎棱子芹
- 十八症
- 金瓜草
- 矮叶书带蕨
- 野棕
- 狗牙根
- 滇列当
- 黄藨根
- 金挖耳根
- 悬钩根
- 鲜地黄
- 苦苣
- 古山龙
- 点乳冷水花
- 驴蹄
- 一碗水
- 五齿剑
- 刺藜
- 小过江龙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八月炸
- 小紫含笑
- 小青杨
- 金刚口摆
- 细柄薯蓣
- 枫香脂
- 蒲种壳
- 九牛力
- 见风消
- 越南樟皮
- 香血藤
- 小花梾木
- 青麸杨根
- 线叶金鸡菊
- 尖头蚱蜢
- 纤冠藤
- 异叶米口袋
- 黄荆根
- 高山大黄
- 小一口血
- 细叶小羽藓
- 长毛柃叶
- 红鬼笔
- 红茴香叶
- 茅苍术
- 香茅根
- 金匙叶草
- 海螵蛸
- 唐松草
- 黑鹅脚板
- 香面叶
- 雪上一枝蒿
- 全缘凤尾蕨
- 毒鱼藤
- 酒瓶花
- 蟾蜍肝
- 石床
- 瘤孢地菇
- 狐心
- 土贝母
- 博落回
- 黄精
- 露蕊乌头
- 合萌
- 梅叶
- 猴楠
- 蘘荷花
- 火腿
- 化金丹
- 兜兰
- 蒲蒻
- 海蝰
- 黑细辛
- 蚕蛹
- 川山橙果
- 地涩涩
- 金瓜核
- 郎伞木
- 小黑药
- 蕨菜
- 黑三棱
- 熊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