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匙叶草
《中华本草》:金匙叶草
拼音注音
Jīn Chí Yè Cǎo
别名
黄花苍蝇架、黄子枝梅、黄里子白、干活草、石花子、金佛花
出处
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。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本品在内蒙古地区与二色补血草同等使用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白花丹科植物黄花补血草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monium aureum (L.) Hil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外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0-35cm。全株无毛。基生叶常早凋;通常长圆状匙形至倒披针形,长1-4cm,宽0.5-1cm,先端圆钝,具短尖头,基部楔形下延为扁平的叶柄。花3-5(-7)朵组成聚伞花序,排列于花序分枝顶端形成伞房状圆锥花序;花序轴具小疣点,下部无叶,具多数不育小枝;苞片短于花萼,边缘膜质;花萼宽漏斗状,萼筒倒圆锥状,长3-4mm,干膜质,有5脉,具长柔毛,萼檐先端有5裂片,金黄色;花冠由5个花瓣基部联合而成,花瓣橙黄色,基部合生;雄蕊5,着生于花瓣基部;花柱5,离生,无毛,柱头圆柱形,子房倒卵形。蒴果包藏于萼内。夏季开花,秋季结果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戈壁、干燥沙地或草原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花多皱缩,黄色或淡黄色,外苞片宽卵形,先端钝,边缘窄膜质;第1内苞片倒宽卵圆形,边缘宽膜质。花萼漏斗状,等筒基部偏斜,密被细硬毛,萼檐金黄色或黄色,花冠黄色,5深裂,雄蕊5,生子花冠基部,子房狭倒卵形,花柱5。气微,味微咸。
性味
微辛;性凉
功能主治
散风热;解毒;止痛。主感冒发热;头痛;牙痛;齿槽脓肿;痈肿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含漱;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金匙叶草
拼音注音
Jīn Chí Yè Cǎo
出处
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为白花丹科植物黄花补血草的花。夏、秋采集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20厘米。茎细、叉状分枝,茂密。根生叶小形,倒卵形,开花时常枯死。密集的穗状花序组成圆锥状花序;轴弯曲;花萼鲜黄色,膜质;花冠黄色,在萼筒内。
生境分布
生于干山坡、戈壁、干燥沙地上、干草原。分布辽宁、内蒙古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等地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止痛,消炎,补血。内服治神经痛,月经少,乳汁少,耳鸣;外用治各种炎症。
复方
①治感冒:金匙叶草一钱五分,水煎服。
②治牙痛,齿槽脓肿:金匙叶草,煎水含漱。
③治疮疖痈肿:金匙叶草,煎水外洗。(性味以下出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华南紫萁
- 蠘
- 金冠鳞毛蕨
- 剪红纱花
- 白栎蔀
- 角翅卫矛根
- 江南玄胡
- 角茴香
- 绢毛苣
- 九味一枝蒿
- 牡丹皮
- 假香附
- 竹叶吉祥草
- 筋藤
- 荆三棱
- 荚蒾
- 菊芋
- 罗汉松
- 五气朝阳草
- 金丝木通
- 交连假瘤蕨
- 角螺
- 金爪儿
- 假蓝靛
- 具苞水柏枝
- 见风消
- 浆果苋
- 卷柏
- 甲香
- 角翅卫矛果
- 江南地不容
- 刺苞南蛇藤
- 苣荬菜
- 花皮胶藤
- 山铁树
- 辛参
- 鸡肉
- 鹳骨
- 入地蜈蚣
- 水细辛
- 绒毛粉背蕨
- 猪肤
- 鼬鼠肉
- 蓼螺
- 辟汗草
- 猕猴桃根
- 豆渣树
- 钮子七
- 藏山药
- 饱饭花果
- 丛毛榕
- 裂果卫矛
- 竹叶椒根
- 长梗排草
- 酸叶胶藤
- 卷毛婆婆纳
- 千里光
- 鸡嗉
- 大叶山桂
- 驹胞衣
- 剑叶紫金牛
- 鸡冠虫
- 鸡子白
- 矩圆石韦
- 渐尖叶独活
- 交翅木
- 东风螺
- 苣荬菜花
- 鸡肝散
- 广藤根
- 僵蛹
- 菊苣
- 茭白
- 大叶沿阶草
- 刺南蛇藤
- 羊骨
- 槲皮
- 油菜子油
- 老虎泡
- 三七草
- 白朱砂莲
- 棉团铁线莲
- 三楞草
- 半枝莲
- 水仙花
- 猪鬃草
- 疣果冷水花
- 黄花紫丹参
- 佩兰
- 苦天茄叶
- 榧根皮
- 杜茎山
- 金瓜核
- 红筷子
- 马皮
- 南蛇藤果
- 急性子
- 金银忍冬
- 圆果罗伞
- 越王余筭